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摘要:本文以《红楼梦》第一回中跛足道人所作《好了歌》及其两个权威译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以下称“杨译”)与David?Hawkes、John?Minford翁婿的译本(以下称“霍译”)为研究对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以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作为分析依据进行探讨,旨在得出杨与霍在翻译过程中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同时也希望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目的在于加深对原作和译本的理解,有助于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关键词:《好了歌》英译英汉语言对比一、引言《红楼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典籍、中国文学等方面的地位和意义都无需赘述。《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虽然《红楼梦》在传抄过程中衍生出多个版本,但《好了歌》的内容基本没有变化。小说为跛足道人于甄家败落之际所作,暗示全书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是作者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郭锐、葛复庆,2007)。《好了歌》对于整部小说来说相当于文眼。多个《红楼梦》的译本,包括简短的节选译本,都保留了该段诗词。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译介《好了歌》的意义毋庸置疑。目前已出版的《红楼梦》译本中,杨译和霍译是公认为最权威的。对于这两个译本的研究不计其数,所选取的角度和方向各自不同。本文以英汉语言作为研究依据,从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抽象与具体等方面。分析《好了歌》的两个译本符合英语语言特色的程度。需指出的是,此程度的高低并不能决定译文成功与否,而旨在尽力论证杨译本与霍译本各自注重的翻译目的、遵循的翻译原则。杨与霍的语言背景不同,杨是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译大师,霍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汉学家,在两译本各自与原文进行语言对比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母语思维对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影响。二、《好了歌》及其两个译本杨和霍都具备优秀翻译家的考证精神,皆非仅仅依靠《红楼梦》的某一原本进行翻译工作,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各个部分都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筛选工作,总结出他们认为最为合适的汇集原本进行传达。两译本翻译过程中所注重的因素也有所区别,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也各有不同。杨和霍翻译《好了歌》所根据的是同一版本,大大缩小了研究中的变量,减少了原文差异对于译本差异所产生的影响。因此原文的风格与特色固定不变,只需将两译本的语言分别与原文语言进行对比,同时适当进行两个译文之间的对比即可。三、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吕叔湘认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得出来。英汉语言对比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就是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比分析英汉语言有助于外语学习与翻译。(潘文国,1997) 将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做整体上的对比是不切实际的,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两个语言系统中选择某一方面来加以对比。本文根据《好了歌》原文和两译本的语言特点,主要选择语法句子结构层面的形合与意合、繁复与简短和思维方式层面的抽象与具体、直接与间接来进行对比。 ,汉英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莫过于形合与意合的区分(Nida,1982:16)。形合意合是语言的基本组织手段。形合是指通过形式(如词的形态变化、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由“散”连接成“合”;意合则是指运用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英语重形合,词类的区别明确,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比较固定,注
从英汉语言对比看《红楼梦》中《好了歌》的英译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