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的丰碑——记因公徇职的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党支书张金富 2002 年9月4 日,这是一个极为悲壮的日子,就在这一天, 52 岁的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支书张金富, 在工作岗位上被歹徒严重刺伤后以身徇职, 永远地“走”了, 离开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们, 撇下了风烛残年的老父,诀别了相濡以沫的妻子,丢下了尚未成家的儿……噩耗传出后, 宁静的泉丰村仿佛晴天劈雷一样, 淳朴的乡亲们谁也无法相信和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悲痛之余, 人们纷纷追忆着张支书生前的事迹,颂扬他的功德。(一) 张金富同志生于 195 0年10月, 在陆良县马街镇泉丰村委会四组。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 尽管他勤奋好学颇有悟性, 小学毕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陆良县第一中学, 但因家境贫困, 只能转入二中, 没过多久, 便辍学在家, 接过父辈的扁担、锄头, 奔波在家乡的红土地上, 过早地体验着生活的磨难和艰辛。 1972 年,胸有抱负的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应征入伍到人民解放军 80503 部队。在军营, 这位身出寒门的农家子弟倍感机会难得, 从不虚度年华, 不断锺练自己, 学文化是标兵,搞训练是尖子,先后 18 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表扬,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 年,在部队一呆就是 9 年的他毅然服从组织的决定,退伍回到自己的家乡。根据他的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 镇党委将他安排到泉丰村办事处担任治保主任、调解主任兼民兵营长。面对组织的挑选, 他欣然接受, 决心用成绩回报组织的信任。就这样, 他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尽心揭力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 哪里有纠纷、矛盾, 他就出现在那儿, 抗洪旱、抢险情、助群众, 危难之处都有他的身影。(二) 1999 年下半年,陆良县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村改委工作执法。在同年 8 月举行的泉丰村首次“村官”民主选举大会上, 工作一贯任劳任怨, 且敢想敢干的张金富, 受到了乡亲们的致信任和拥护,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2000 年7 月,他又被马街镇党委任命为村支书。随着角色的转换和职务的提升, 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其信心也更坚定了, 并一直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原则, 他时常告诫村“两委”班子成员:人不可为自己,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 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因此, 自担任村主要领导后, 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克服“太平官”思想, 带领干部群众千方百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想主设法兴建各类公益事业, 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脚踏实地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准则成为乡亲们致富的领头羊。大家清楚寺记得—— 2000 年 10月, 担任村支书不久的张金富便在“两委”班子成员会议上提出泉丰村如何致富的关键问题——泉丰村如何能致富呢?大伙心中十分清楚, 泉丰村虽地处陆良坝子边沿地带, 有着良好的土地、水源等自然优势。但是, 长期以来, 优势和潜力却未能充分地挖掘和发挥, 大家依然按照传统习惯耕耘着, 以致经济受困, 增收难于实现。怎么办?如果改变又触动少部分人的利益。后经过张金富的反复做工做,在“两委”班子讨论后,最终形成两点共识:一是将村委会的 800 余亩旱地全部用于栽植蚕桑, 使桑田面积由过去的 200 亩扩展到 1000 亩;二是将村后面山里荒废的 2000 亩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用于栽种经济类竹子和树木。方案确定后,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百姓心中的丰碑.docx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