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百喻经》六则文本精研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 1.《愚人食盐》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和盐一样,适当地添加,可以使生活充满滋味,但太多了就会变得苦涩。比如有人做事淡泊名利固然无妨,但对工作、生活不负责任,他的一生将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均没有任何贡献。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愚人之所以可笑,在于他的思维出了问题,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盐毕竟是调味品,它必须依托食物才能起作用,只看到盐能使食物鲜美,就误以为盐是鲜美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入海取沉水》的故事原来比喻要修佛果,不能怕难而生退却之心,不能见异思迁,或者退求小果。除去这层宗教的意思,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故事中的主人为了很快卖掉货物,将经过一年辛苦打捞得到的珍贵香料,烧成木炭卖掉,使珍贵稀少的东西变成了廉价普通的东西,原因在于心情急躁,缺乏恒心和耐心,从而失去了理性的价值判断。它告诉我们:凡事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3.《尝庵婆罗果》故事中的那个人用“品尝一果,怎知它果甜美”的思路,去“一一尝之”,导致“一切都弃”的结果。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从个别中发现和认识一般规律,不可能事事都要亲身经历后才能得到真知。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另外也可以这样认识:实践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然而绝对的实践主义不仅时时碰壁,而且不可能做到。 4.《驼瓮俱失》的故事在今天一定不会出现,那么这则故事还有没有寓意?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骆驼的头插进了瓮中出不来,要拯救骆驼,势必要打破瓮,而要保全瓮,势必要搭上骆驼,二者必居其一,顾此必然失彼。故事中的人却采取了一个愚蠢的办法,结果两者俱失。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自然不会出现,但我们也常常面临这种类似的两难局面,由于处理不当, 结果也就两者俱失了。比如,考试作弊,可能会侥幸过关,但人格上也就有了一份缺憾,如果被老师发现了,就会受到处分,影响学业。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下,如果铤而走险,选择了作弊,那么人格的完善和学业就可能两者俱失。这样我们和那个愚人有什么分别呢? 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本书又名《百句譬喻经》《百句譬喻集经》《百譬经》,内中尤以《百喻经》之称最为直率简明而易懂,故流传最广,甚至超乎它的原名“痴华鬘”。本书以“百喻”为名,实际上只有 98篇。 98篇譬喻均由故事和说教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先导,是说法的手段;说教是终结,是撰者编书的目的所在。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百喻经》六则.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