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会计审计论文一、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出台的背景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会计报告失真丑闻, 2002 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X 法案) 。该法案规定公众公司必须以书面形式对外披露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或类似职务人员对有关内部控制的评价报告, 该份报告还必须经过负责公司定期财务报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 PCAOB 于 2004 年3月9 号发布了第 2 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衔接的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审计(以下简称 )。 对审计人员根据公众公司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报告审计做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 明确指出了公众公司的审计人员需要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 的出台, 将对构成有效公司治理基石的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与内部审计师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 PCAOB 前主席 William 所称,“该准则是委员会采用的最为重要、意义最为深远的审计准 Bg. 过去, 内部控制仅是管理当局考虑的事情, 而现在审计人员要对内部控制进行详细的测试和检查。这一过程将对投资者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因为稳固的内部控制是抵御不当行为的头道防护线,是最为有效地威慑舞弊的防范措施”。但是, 如同 SOX 法案引起了争议一样, 人们对 的批评也不曾间断。人们抱怨 给公司带来了极端昂贵的审计费用,并且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变得更为复杂繁琐。为了应对这种批评、推动公众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改进, PCAOB 在 2006 年 12月 19 号发布了新的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最终的定稿是 PCAOB 根据征求意见和 SEC 的要求修改而成。二、新准则的主要变化(一)与 SEC 的管理层指南术语相匹配。 2006 年 12月 20 日, SEC 发布了指导管理层评估内部控制的程序指南, PCAOB 认为内部控制的有关概念在 与管理层指南中应该相同。因此, PCAOB 将以前的实质性漏洞、重大缺陷等定义进行了重新阐述。此外为了便于衔接, 使用“实体层面的控制”替代 的“公司层面的控制”。(二) 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针对人们对 的批评——内部控制审计过多的关注细节, 如同清单检查, PCAOB 新准则要求审计人员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将精力集中于那些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领域。 PCAOB 新准则允许审计人员在应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中使用更多的专业判断。(三) 强调舞弊控制。批评者认为 将舞弊控制放在准则的结尾, 显得对其不够重视, 且缺乏详细控制措施致使审计人员不清楚如何测试舞弊控制。新准则对此做了三方面的改变: 一方面, 在准则的开头对舞弊风险和反舞弊控制进行了讨论, 并强调审计师在审计的全过程中都要关注舞弊风险; 另一方面, 新准则将管理层舞弊提升到高风险领域; 最后,新准则强调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声明舞弊风险。(四)实体层面的控制。 细化了对实体层面控制的指导,解释了实体层面控制的重要性。 指出实体层面控制发挥着重大的、间接的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审计人员选择测试其
美国内部控制审计准则最新发展与启示会计审计论文.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