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回家的路 汪丁丁.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搜集整理:路汪丁丁目录序言回家的路(一) 回家的路(二) 有关道德的问题(一) 有关道德的问题(二) 讲给大众的经济学(一) 讲给大众的经济学(二) 返归古典?(一) 返归古典?(二) "雅赋"(一) "雅赋"(二) 天然垄断与技术进步(一) 天然垄断与技术进步(二) 发展的难题(一) 发展的难题(二) 为了瞬间的永恒(一) 为了瞬间的永恒(二) 搜集整理: 远处一只白色风帆刚好驶人金红色的半轮落日里,被暗蓝色的波浪吞吐着, 头顶上是火一般燃烧的云朵。沙滩上撒满多少年前死去的灰白色珊瑚骨质,白骨之下露出凝固了的铁色的火山岩浆。我在海滩上徒劳地寻找着,寻找我想要找的东西。其实我并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么。我不断地想要卸去肩头那份沉重感,我不想放弃"滚石"酒吧和"感谢上帝又是星期五"餐厅里一杯啤酒的逍遥,我不想放弃任何尚未体验过的生活,我不想对自己说"我活过了"。因此,我不断地想要中止我的飘泊,我想回家,我想沉人宁静的睡乡,我想再看一眼遥远的童年。这就是我在过去一年里想要的和不想要的。于是我称这本随笔集为" 回家的路" ,它收集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到的东西。正如我在"回家的路"那篇文章里引述的,我们其实没有"家";即便在家里, 我们仍然渴望回家,因为人已经永远地被从家园放逐了。对于这种永远放逐的感受,便是"哲学"。这一年我在夏威夷读书,看海,为国内几份刊物写专栏,写完之后寄给国内办这些刊物的朋友们。发表或不发表或多次发表,我从来不关心,也关心不了。这就是写"随笔"的好处,你可以不关心它的命运,因为它只是你精神飘流的一片浪花,你把它记录下来,如同是你生命里的一个瞬间,一张照片,一页日记。你深知有许多,而且还会有许多这样的记录,你绝不会为这一个微小的瞬间不为人知而烦恼。我非常尊重奉持着"一本书主义"信仰的人,他们为这个社会的学术大厦兢兢业业,毕生劳作,集精华于一部专著。可是我深知在这个社会里如此学问所担负着的种种烦恼,我没有勇气去承担这些烦恼。我以前的文集已经献给了我深爱着的,比我年长和与我同龄的人们。我把这本书献给比我年轻的人们,献给那些生活在未来时代,目前活得并不幸福,甚至感到非常苦恼的人们,献给那些渴望回家的人们。搜集整理:路(一) 刚写下这个题目,眼眶便已经湿润了,而且觉得再接着写任何东西都是多余的,这个题目本身最平易朴实,最令人感动,也最深刻。几年前读叶秀山先生的"我想有个家",感受极深,难以忘怀。思想真的是一条自我流放苦行的路。思想者倘若沉浸在如家般的舒适温暖里,怕是永远也不会思想。洛克说过,完满的幸福会消除人的任何欲望,任何欲望都是多余的。当然, 洛克是经验主义者,对" 幸福" 的辩证法不甚了了。克尔凯郭尔享受过富贵和安适, 却终于放弃了"幸福",因为"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生的使命应当是尽力让事情变得困难起来??",这想法也纠缠着陀斯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上百万的事实,说明了人有意识地——即是说,完完全全地了解自己的真正利益,却把它丢在背后,急急忙忙冲向另一条路,去迎接危险与毁灭——不是被任何人任何事物所逼迫,而仅仅因为他厌烦旧路。他顽固地,有意地打开另一条荒谬而困难的道路,几乎是在黑暗中去追寻它??人所需要的仅是独立的选择,不论为这种独立付出何等代价??" 施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写道:"家"这个词仅当人从野蛮进入开化时获得了重要意义,然而它马上就随着人的文明化而失去了这一意义。对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但来说,从西方文明生发出来的"哲学",原本就是因了人从其居所放逐出去而发生的。1993年,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小书《家:世界的某个地方(Home:aPiaceintheWorld)》,书的扉页这样写着:"家的观念——这观念对我们有着深深的感召力,其含义却从未得到全面的理解??"哈佛大学的美学与价值一般理论讲座教授,研究爱默生的专家斯但利·卡维尔(StanleyCavell)越来越意识到:"??我的哲学研究的焦点日益显现为家的观念??,引述诺瓦利(Novalis)的看法:哲学本质上是思乡症——普遍的要回家的冲动"。这篇随笔原本是要介绍上面引述的那本小书。这书是1990年聚集在著名的" 新社会研究学院(TheNewSchoolforSocialResearch )" 的一群学者关注当代重大社会问题的讨论纪要。与新社会研究学院主持的多数研究项目类似,这一讨论是跨学科的综合性探讨,学者们来自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文学。美学。建筑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工作与行政管理等领域。这些论文被划分为五个部分:(1)家的观念;(2)流放;(3)无家可归的历史;(4)流放、异化、陌生意识;(5) 家、私人与家庭生活的核心。吸引了我注意的是,这书接近结尾处的一篇文章《家的观念:一种空间》, 作者玛丽·道格拉斯

回家的路 汪丁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oy_001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