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演义》在古代小说的地位及意义;学会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2、过程与方法: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认识学生多停留在表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分析和教师点拨相结合,鉴赏探究曹操性格的多元化; 把握人物形象,能过小组互助讨论交流探究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3、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理解历史上的曹操的是非功过,感受《三国演义》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三、教学难点 : 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和辩正的分析历史人物。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拓展联系法;文献资料助读法五、课时安排 :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综述。(作家、年代、艺术特点、主题等)。其实,就象刚才的歌曲所唱道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为我们奉献了一大批广为人知的人物形象,曹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今天就通过学习我们课文上的节选来进一步了解曹操。(设计说明:运用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概括故事情节1、学生阅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主要情节。归纳明确:①借刀 ②献刀 ③遇陈宫 ④杀伯奢 2、尝试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份的内容。:①教师示例:王允旧臣哭社稷 曹操奇谋借宝刀 孟德献刀遇弑贼 李儒献计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投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③教师点评:写对句的要合于下列规律:上下句字数要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词类要相当,结构要基本一致,内容要衔接等。, (设计说明:训练学生的概括情节的能力以及写对对句的能力。)三、结合课文文本分析曹操是个怎样的人?1、小组探究 ▲众官皆哭一人抚掌大笑:自告奋勇、有胆识、有谋略、有勇气。▲刺杀改为献刀:(多元解读) ①犹豫不决、不果断、胆怯虚伪、考虑自身、奸诈②机敏灵活、反应过人。▲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胸有大志的英雄气概。▲杀伯奢 :▲体现曹操多疑、心狠手辣、极端自私自利教师适时引导:这种极端自私残暴血腥的手段是应该唾弃的。这也是曹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之一。2、教师点评本文中曹操的形象。①正面:胸有大志、有勇有谋、有胆识、机敏、果断、有政治家的眼光。②反面:奸诈、生性多疑、极端自私自利、心狠手辣(设计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发散思维,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创意解读。)四、拓展阅读与评价 :1、学生交流《三国演义》中熟悉的曹操的故事。焚书不较(宽宏大度) 杀杨修(羡才又妒才) 义释关羽割发代首(言而有信) 梦中杀人2、2、拓展:名家眼中的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裴松之“曹瞒篡乱从此始” -----元稹 “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 ———易中天3、引导关注《三国演义》的创作意图。 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功有过。但《三国演义》中更多地把他塑造成反面形象,这样是因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因此受到它的影响,曹操的民间形象也很差,如戏曲舞台上白脸等。五、归纳:《三国演义》中塑造人物
曹操献刀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