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天尊地卑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 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 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 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象数之钥。《易经》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 就是理、象、数,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真正说到易的境界在象与数—卦象、卦数, 数还包括了阴阳、五行。如果真来研究, 先天、后天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 必须要背得。大家没有背得, 象数的基本原则又不懂, 将来研究起来会困难重重, 等于没用。你们各位都是同仁, 也不便考试你们, 要我真正上课, 我是很严格的。每人都要当面考试,当场来背,这是我们老规矩的教授方法。这个方式,不好意思对大家来用, 但我还是要把传统的教育方法告诉各位,希望大家注意。什么叫卦?何谓爻?如果弄不清楚,听《易经》是白听的。希望大家不要像看热闹、听歌星唱歌一样, 那就没有意思了。我今天很严肃地告诉大家, 你们有人对象、数、卦、爻的基本法则、阴阳的原理原则还不清楚的, 请先把过去我们讲的再复习一下, 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多方便。我们要研究《易经》,先要了解孔子的《系传》,这是很重要的。《易经》的象数,就是我们一般观念中的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乃至算命看相、未卜先知那一套东西。要会那一套东西也是不容易的, 必须要把象数真弄通了, 还要懂得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等等, 才有点希望。差不多要几十年的读书、思考、研究。《易经》不是光凭记忆的,有些必须要靠自己的聪明去思考、去探讨。《易经》也不是一个呆板的方式,运用到哪一方面都可以的。但是如果要精通《易经》,便一定要从呆板的方法开始,而且《易经》象数的多种法则都要了解才行。有关象数与易理, 以后我们会更进, 一步给大家讲, 今天我们初步的研究, 先把古代的方法告诉各位。大家必须知道, 先把《系辞》上下传研究通了, 你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就可以拿到了, 这是第一点。第二点, 通了《系辞》之后, 对中国文化的根本, 才真正有个认识。第三点,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的一切理论及学说的来源,也都搞得清楚了。《易经》是情报学吗今天我们来研究《易经》的《系辞》上传, 还是用传统的方法; 像教中国哲学那样的教法, 来同大家研究。说到这里, 想到昨天有位同学, 拿了一本《周易通论》给我看。这本书是大陆学者用很奇特的观点来讲《易经》的, 认为《易经》是一部情报学。他们的主要观点是说, 《易经》的作者当时被敌人俘虏了,为了向外面求救,就画了很多符号,所以他们认为八八六十四卦是作者为了求救, 对外面通讯所用的方法。这套说法差不多已经有七八十年了。这种说法很可怕,把中国文化打得稀烂。我们今天还是从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来研究,姑且认为《易经》的《系辞》上下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 同古人对所谓的“十翼,”(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心得报告)的看法一样。这“十翼,”对中国文化关系很大,大家懂了这一方面,对四书五经的原理,可以说大概已经贯通了。基本上来说, 《系传》的文字也很浅显,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写好, 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们讲文学史,我认为《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像老子呀, 庄子呀,乃至屈原的《离骚》,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统。上古时候,我们的文化还没有统一, 各个地方不同。所谓齐鲁文化, 就是孔孟文化系统, 他们也是古代的文学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 仅仅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不够的, 还要看《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它的文字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一段就文字上来看, 大家很容易懂, 很浅显。但是, 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观念里, 恐怕还差十万八千里, 也可以说完全不懂。十几年前一位同学说: 我们研究中国的《易经》,怎么看都看不懂,现在我看了一本外国人翻译的《易经》,一看就懂了。我说很好啊! 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研究自己文化的《易经》,搞了几十年还搞不懂,去学了几年英文, 再看外国人翻译的英文塔易经》, 便真懂了《易经》, 那些研究《易经》几十年还不懂的中国人, 可是真笨呀! 看来说这些话的人真聪明, 外国人也真聪明, 如果这样便真懂了《易经》,那就不叫《易经》了,不知该叫什么东西才对。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吗?与我们不同文化系统的人, 研究我们另外一种文化系统, 而能达到极高度的认识与境界,
南怀瑾讲易经系传全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