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疏导教案研究学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确保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早发现、早预防、有效干预、快速疏导师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使学校有序开学及开展各项教学工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疫情过后,学校安全有序开学的十条措施》文件精神,特制定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心理疏导教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特点;端正学生对疫情防控的态度;引导、帮助学生走出疫情期心理困惑,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帮助中小学生走出疫情期心理困惑,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生活课时:1课时一、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回到校园!今年我们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加长版的寒假,并且宅在家里尽享亲子时光,为什么呢?(预设生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的,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个可恶的“小怪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并且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必须、一定要打败它!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想打败这个可恶的“小怪兽”,我们就要对它有一定的了解,那哪位同学了解这个“小怪兽”呢?预设生答。师: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真多啊!老师把大家说的概括一下(展示图片资料:包含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点,日常防护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被命名为“COVID-2019”,和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一样同属于是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特点: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火病毒。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当出现可疑症状(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并且有疫情高发地区流行病史,或有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史时,均应就医。科学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或不出门、注意咳嗽礼仪,每日监测体温。二、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你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什么变化?师:因为这个“小怪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到来,我们整个寒假基本都宅在家里,那作为“小神兽”的你们,你的身心状态出现了哪些变化?请大家来谈一谈吧!预设生1答:没啥影响,喜欢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预设生2答:吃不好、睡不好、啥都不想做。预设生3答:焦虑、恐慌、烦躁,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反复洗手……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来,一部分学生能保持心理状态的平和,非常好,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和行为,老师梳理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心理上1、焦虑恐慌:疫情出现后,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变化,可能会出现“疑病,不敢按电梯和触摸门把手”、“反复消毒洗手”等行为及想法;由于对疾病本身具有恐慌情绪,加上网上各种谣言,出现恐惧害怕的情绪2、愤怒暴躁:在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3、抑郁悲伤:每天精神不振、感觉十分疲劳,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甚至出现睡眠障碍。(二)行为上频繁刷屏查阅
“疫”情期间学生心理疏导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