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改良的蒸汽机
①电力的使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和使用
③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
制作湖北省安陆市二中黄仲民 ******@.
杨利伟进入神舟五号
1、兴起时间:
2、兴起标志: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3、兴起的历史条件: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能量与质量转换关系的公式,科学家已能预见到原子能是一种可以产生巨大能量的能源。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例:经济的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曼哈顿计划”耗资20亿美元,投入13万人。
19世紀末20世紀初,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的發現,
打開了原子的大門,使人們的認識得以深入原子內部,
從而提出原子結構的新理論。
(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
迫切需求的结果。
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的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携带弹头空袭英国的;推动原子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原子弹制造,但战后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能技术。 从1954年--1992年底,全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00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物质条件)
(5)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政治基础)
兴起的历史条件
(1)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理论基础)
(2)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物质基础)
(3)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对科技
迫切需求的结果。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
(5)二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政治基础)
小结: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相互促进更明显。
D. 规模,深度,影响都远远超前两次。
科学技术
生产力
越来越重要
速度加快
。
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要素的影响
生产工具
使用电子计算机,并产生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盘自动化机器和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生产对象
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对传统的劳动对象(天然原料和材料)的利用,也达到了新的水平。
劳动者的地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从直接参加生产日益转到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即为生产作准备、设计、规划和根据规定的程序维持生产的运转;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地提高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