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专注企业上市与融资工作,指导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仁港永胜: / 深圳: ********** 香港: 852-97973091 唐上永全程指引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分析讲解内容摘要: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国内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目前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约 130 余家。本文从市场制度、上市模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一、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是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此开展业务。香港证券市场也是国内企业股票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中国内地的企业来说,香港市场作为本土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便于投资者认识和了解,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例如,中国移动等以美国存托凭证( ADR )等形式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之后,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更高,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再融资。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 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 40807 亿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 9位。其中,中资背景企业 130 余家,总市值约占 30% ,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1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历程从90年代始,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筹集国际资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国内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 起步阶段中资取得香港上市地位是从 1984 年1月份开始的,也时是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当时,为解决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的困境,由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合组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康力投资约 67%的股权。1986 年, 为挽救出现严重坏帐及资金周转困难的嘉华银行,中信在港府促成并以外汇基金保收坏帐的条件下,收购了该行。同期,由招商局及兆亚国际合组的新思想有限公司,先后注资 4亿港元,收购了当时由港府授权怡富接管、靠外汇基金提供借我们专注企业上市与融资工作,指导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仁港永胜: / 深圳: ********** 香港: 852-97973091 唐上永全程指引贷的友联银行 61%的股权。1984 年至 1986 年这段时间,越秀集团、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地位。 1-2 迅猛发展阶段 90年代初,中信通过收购泰富及后续的一系列资本运作,使得中信泰富迅速发展壮大, 1992 年8月,中信泰富被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中。 1992 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资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掀起收购狂潮,中资在香港的收购活动急剧发展,内地的实力企业纷纷赴港“借壳上市”。据不完全统计,仅在 1992 年7月至1993 年底的一年半时间,被中资收购或参股成为主要股东(持股 10%以上) 的香港上市公司有 28家,占1993 年底香港全部上市公司 477 家的 %。随着红筹股规模的扩大,红筹股成为香港证券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投资板块。 1-3 繁荣鼎盛阶段 1995 年至 1997 年,深业控股、越秀交通,以及
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分析讲解.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