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主题:他们让我感动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贺聪鸽【目标确定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2、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阶段目标也指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三、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老课文,所发生的故事距离孩子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并能够根据课文搜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布置预习作业,搜集资料,使学生与文本拉近距离。我们班的孩子思维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理解文本。【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颧、鬓、稞、搪、熬、唉、敛、奄、疙、瘩、噎、锈”等,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无边无涯、奄奄一息”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描写的语句,通过读,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评价任务】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在评价上主要采用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两种途径,课后反馈主要通过目标达成样题进行检测,从而检测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目标1:主要是检测学生的生词掌握情况,采用认读和组词两种形式。通过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同位互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目标2: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采用交流、讨论的方式感悟文章的写法。通过课后目标检测题中的第2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目标3: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小组交流情况、学生展示汇报的积极性及理解的程度进行观测、评价。通过填写目标达成样题中的第3题,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情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搜集到的资料。知识链接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松潘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草地气候
《金色的鱼钩》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