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邓稼先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模板: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邓稼先》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学情分析《邓稼先》这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小标题连缀的结构,变化的句式,描绘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极大的震撼与启示。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章作者杨振宁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的是他的有50年情谊的好友,也是大科学家,因此文中充满深情。既写邓稼先,也写他自己。当代的绝大部分中学生对尖端科技充满好奇和神往,对于研制这一方面的科学家怀着崇敬之情,因而要铺设创造一种庄重的氛围,激昂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本文时体会到邓稼先的伟大,感悟到他的一腔爱国之情和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之心,从而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文章是由六个部分组成,以小标题的形式连缀的,七年级的学生接触这种形式的文章不多,因而概括这六个部分的大意,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文章的结构形式,有助于他们写作知识的积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②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③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②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教学难点:弄清本文作者的大手笔表现在哪里,概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把握本文的主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话语激情导入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急于阅读课文,了解人物、了解高端科技产品——原子弹、氢弹。结合课文积极创设情景,特意展示出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照片,让学生从视觉到心灵都受到震撼,使学生在震撼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快速浏览  整体感知三、合作学习  局部深入四、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生自由汇报。“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2)

邓稼先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77562398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