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医院急诊科管理急诊科(室)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 也是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加强急诊科管理是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现代急诊急救护理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可行的制度,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现代的管理技术及方法指导实践,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救护目标。概述第一节急诊科设置(一)急诊: 接受各种来源的急症危重患者。急诊病人到达医院后,首先由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分诊及观察。其后按病人具体情况决定出院、转入相应科室、各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或综合性危重病监护病房。(二)急救: 现场急救多为心脏骤停或创伤患者,应做好组织工作,并要求急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技术。(三)培训: 对救护人员进行培训。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反映急诊科的工作职责及专业人员应掌握的技能。(四)科研: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五)健康教育: 社会宣传一、急诊科护理的主要工作任务二、急诊科的设置(一)急诊科的设置有两种: 采取哪一种方式,主要根据卫生部 1984 年下达的卫医司字第 36号文《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 >的通知》以及 1994 年下达的卫医发第 30号文《关于下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办理,一般一级医院设急救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急诊科。一类是急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的一部分另一类就是独立于门诊部的急诊科(二)建筑要求(二)建筑要求: (室)位置选择: 方便患者就诊为原则,应独立或相对独立成区,位于医院的一侧或前部,作为区域急救中心的三级医院应建立独立的急诊工作区或急诊楼。 (室)应有单独出入口,运送病人的车辆可直接到达急诊科(室)或抢救室门前。 (室)应有标志和路标,其标志应醒目,路标应准确, 二者均应昼夜可见。(三)科室设置(三)科室设置: : 医院急诊科(室)设置应与其任务、功能、规模相适应。一级医院设急诊室,二、三级医院独立设置急诊科。急诊科为一级临床科室。急诊科的设置(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急诊病人就诊第一站,设在大厅入明显处预检员:有经验的护士任务:分诊和挂号,快速疏导病人进入抢救室或者各专科诊断室,合理调配医护人员。设备:各种检查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 ------ 内外妇儿等科室注意:儿科诊断室应与成人急诊室分开,设置单独出口,以防交叉感染急诊室一切用品实行“五定”:定品种数量,定位置, 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一)基础设施与布局(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单间面积≥ 50 ㎡,门高大,设有抢救设备,物品,急救药物。抢救床 1-3 张。急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 、注射室、急诊输液室 ,床边设备等(一)基础设施与布局(一)基础设施与布局 :暂时不能确诊,病情危重,或抢救后需作进一步住院治疗的病人配置:观察床一般为 30 张左右观察要求: 原则上不超过 72 小时。 ,设有诊查床、清创台。隔离室一旦发现可疑传染病,立即隔离,通知专科医生会诊,确诊后转送,并注意消毒和病情报告(二)辅助设施与布局(二)辅助设施与布局?辅助科室包括:急诊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也应该在急诊区域内。
1第三章_医院急诊科管理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