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宣化上人主讲这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 这是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这是六凡法界。合起来叫十法界。这十法界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从我们人现前这一念心生出来的。所以说‘十界一心, 不离当念’:这十法界都没有离开你,就是现前这一念。···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宣化上人主讲一九七二年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禅寺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阿修罗界人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如意魔女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人;应观法界性, 如来唯心造。’你笑我念错了?是不是? ‘若人欲了知’:若,是假设。人,就是一切的人。欲了知,欲了知个什么呢?欲了知——人怎么样做人。‘三世一切人’:说‘我听说是“三世一切佛”, 师父怎么念成了“三世一切人”呢? ’人就是佛嘛!人,你叫他是‘佛’,也可以的;佛, 你叫他是‘人’,也可以的。为什么呢?人, 可以成佛;佛, 是人成的。所以你若说是‘佛’呢?没有人懂。‘什么叫“佛”啊? ’没有人真正知道。你若说是‘人’呢,人人都知道是有个‘人’。那么知道有个‘人’,就好办啦,也容易了。这个‘人’是谁呢?就是‘佛’。说那我是不是佛呢?你也是佛;他是不是佛呢?他也是佛; 我是不是佛呢?也是佛, 却是还没有成的佛。成了之后, 那是一个真佛, 现在是个假佛。假佛也可以做真佛, 真佛又可以做假佛。所以为什么说一个‘若’字呢?这个若, 就是一个假设之辞, 你不要那么固执, 把它看得那么认真。所以说,假设你这个人,要明白、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三世一切佛, 都是人成的。‘应观法界性’:你应该看看这个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的性, 法界有什么性啊?法界若有了性, 那还叫法界吗?这说的是法界的众生性, 众生啊! 各人有各性, 你有你的性, 我有我的性。说这个性, 你不知道。你的脾气就比我大一点,我的脾气就比你深一点。你说是不是?不一样的。这法界的众生, 各有各性。猪有猪性, 马有马性。猪,它就姓猪;马,就姓马;牛,就姓牛。各有各‘姓’,那是姓名的姓,这是性格的性, 男人有男人的性, 女人就有女人性, 各有其性。那么有的欢喜吃甜的, 这是有个甜性; 有的欢喜吃酸的, 就有个酸性; 有的欢喜吃辣的, 就有一个辣性。啊! 有的欢喜吃苦的,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一个苦性在这儿, 你说是不是呀?我们行苦行。一行苦行, 这个修行也是苦行;到了过堂吃饭的时候, 也是苦行。行那苦行呢, 大家就都不要落到人后边, 要跑到前面去, 那么过堂那个苦行, 谁都要跑到前面去,你看是不是? 你研究研究,各有各性。树也有树的性,花有花的性, 草有草的性, 各有其性, 所以说‘法界性’。不是说那个法界有性,是法界的众生性。你们现在明白了没有?以前你们都以为是法界性,现在是那法界之中的众生性,所以才说‘应观法界性’。‘如来唯心造’: 本来说‘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因为前面讲‘三世一切人’,现在最后一句,就给它改成‘如来唯心造’。佛,就是由你心造成的。你心若是修佛法, 就成佛道; 你心欢喜菩萨, 就行菩萨道, 成菩萨。乃至于你心愿意堕地狱, 你就往地狱那儿跑, 将来就堕地狱了。佛法界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微尘世界,交映莲台。今天还讲这个十法界。第一个讲到佛法界。这佛法界,我们到红木城那儿去讲过这个‘佛’。我在那儿对大家就讲, 英文叫 Buddha , Buddha , Buddha ! 我因为很愚痴的, 耳朵也很聋的, 就听成一个‘不大’。本来是 Buddha , 我说‘不大’,这个‘不大’是什么?是佛。那么有一个教授就很欢喜这个讲法。所以讲完了,他对著我合起掌来就叫‘不大’。这个‘不大’,就是没有贡高心。佛就没有贡高心、没有我慢心。英文也有一个贡高的样子,就叫‘I,I,I’,佛没有‘I’,这‘I’的中文就是‘我’。我!我!我!我!我!什么都是我,左右前后、上下四方都是我,这个我, 啊!太多了。因为‘我的’太多,就大了;佛呢, 因为没有我, 所以就不大了。你听这个讲法怎么样呢?那么小不小呢?也不小。若不大, 可是他会小, 那也不是佛了! 那么又不小,所以第一句就说‘不大不小’。‘非去非来’: 也不是去了, 也没有来; 就是‘来而未来, 去而未去’。为什么说非去非来呢? 因为佛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 无在无不在的, 你若说他去, 去个什么地方?你若说他来, 又来到一个什么地方?根本他的法身是周遍的, 所以说非去非来。那么是不是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呢?不是。不是单单就在我们这一个世界, 这个法界是所有微尘微尘那么多的世界, 无量无量、无边无边那么多的世界,都是佛的法身。所以说‘微尘世界’: 像微尘世界那么多。‘交映莲台’:交映,就是这个法界的佛这个光,照著那个法界的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打印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