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的葬礼大致可分为
治丧
安葬
服丧
祭奠
治丧
1、准备后事
2、初终停丧
包括“属矿”﹑“招魂”﹑“设床”﹑“小殓”﹑“饭含”等仪式
3、守灵
4、点长明灯
5、闹丧
6、大殓
7、闭殓
8、选择墓地
灵棚
安葬
土葬
方法是在地下挖好墓穴,然后将死者遗体装入棺木,埋入其中。土葬的墓穴有大有小,其中有埋葬一个遗体的,也有数人和氏族成员合葬的。
在中国,不少地区实行的土葬仪式都是一次完成的,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实行“二次葬”,即先把死者葬于棺墓中,等尸体腐烂后,再拾骨装在“瓮”中,另择其地重葬。当一个人死去时,人们先把尸骨埋入墓穴,过了三年到五年,在农历八月初八这一天,现焚香祭祀然后挖墓,开棺,拾骨并装入“陶瓮”中。等到选择好一块风水宝地之后将瓮入葬,作为永久的,真正的墓地。
土葬仪式一般包括入殓,出殡,安葬三个阶段。
火葬
实行火葬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相信死后有灵魂的人来说,火葬可以使正常死亡者的灵魂彻底摆脱肉体的羁绊而顺利升天;而对凶死者实行火葬,则是为了烧死附在死者身上的魔魂,以消除祸根断绝后患。除这些原始观念外,火葬在历史上的流行还受到佛教的影响。由于火葬可以节省土地和费用, 所以在一些地狭民贫的地区也得到了推广。由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政府的大力提倡,越来越多的人为离世的人选择火葬的形式,因为与土葬相比,这种方式不仅占用土地面积小,而且干净,卫生,所以,目前中国很多地区都已经改变了土葬的方式,而代之以火葬。
服丧
中国汉族民间自古流行披麻戴孝身穿粗麻布孝服,腰系麻绳,以示重孝的服丧习俗。汉族孝服从头到尾都用白色,使用的布料在古代是实用麻布,近代以后也用棉布的。
“五服”是中国封建时代凭借服丧来表明亲属关系远近的一种制度。服丧的轻重与时间的长短都依据服丧者与死者的远近,亲属关系来选择。关系越近,服丧越重,时间也越长。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汉族葬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