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朗读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朗读教案授课方式:理论课课时安排:4课时授课题目:朗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朗读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掌握朗读的技巧,培养良好的语感3、掌握朗读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2、学。做到仪态大方,吐字清晰,语音标准,声音洪亮。教学方法及手段:1、讲解法、赏析法、训练法2、录音资料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一、导入: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讲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诵”宋代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训学斋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学习在于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为什么这么说?较之于书本上平面的文字或者默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我们可以更立体、更感性地感知到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以及中国语言文字独有的抑扬顿挫的声调美。这就是朗读带来的神奇效果。面对一个文本,应该如何朗读?朗读有什么具体要求?二、朗读要求(一)朗读的概念朗读:(三方面认识)依据文字作品进行的口语表达;朗读材料覆盖一切文字作品;由表现形式看,不依靠表演等手段介入。朗读与朗诵有区别也有联系,朗诵材料主要是文学作品,朗诵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我认为,朗诵是在朗读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教材在对朗读要求的讲解中基本是参照朗诵的要求。(二)朗读的基本要求:1、扫除语言障碍。首先排查生僻字词,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古诗文中特别要注意按意定音。如上面一诗中“滟”(yàn)、“霰”(xiàn)、“纤”(xiān)纤(qian)夫。其次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再次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2、深入地理解文本。怎么理解文本呢?首先,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孟子·万章下》引申出“知人论世”,背景资料的了解对理解文章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注明这篇散文是写于1927年7月。作者当时就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那么静、那么美,但是从文字中我们能够读出,作者并非只是来到荷塘边欣赏月色,而是在向我们传达出一种情感,那么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这就要从写作背景进行探讨,1927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屠杀,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作为爱国的民主主义者,他选择了“暂时的逃避”,然而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想“超然”而又“挣扎”的心迹的真实写照。了解了这些背景,再来阅读文本,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其次,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各种感知能力,使情景再现,揣摩作者想要传递出的情感,把握情感以后,还需要通过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才达到朗读的目的。(三)朗读的基本技巧通过朗读来表达思想感情是需要技巧的,下面看一下朗读的基本技巧:1、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朗读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5067853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