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煤化工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之一。其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大,对拉动全省经济增长、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依托煤炭资源禀赋,我省煤化工产业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特色发展主线,以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为支撑,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装备,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循环经济初具规模,新型煤化工蓬勃兴起,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止2010年底,我省煤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74户,资产931亿元,就业人数15万人,尿素、甲醇、聚氯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加工产能分别达到707万吨、307万吨、100万吨、129万吨、360万吨。2010年我省尿素产量54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甲醇、粗苯加工、煤焦油加工量为104万吨、70万吨、200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00%、288%、300%。,,、。
山西省煤化工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2005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较“十五”
末增长
合成氨
342
486
484
419
23%
尿素(实物)
341
670
663
548
61%
甲醇
26
70
52
104
300%
粗苯加工
18
40
65
70
288%
焦油加工
50
162
173
200
300%
聚氯乙烯
26
45
37
30
15%
烧碱
40
50
34
48
20%
电石
105
72
57
32
-70%
2、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布局结构更加优化
“十一五”以来,我省煤化工产业加快向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集聚。运城地区依托阳煤丰喜、中盐南风集团,形成了化肥和精细化工比翼齐飞的大型特色化工基地;太原地区形成了以太化集团、侨友化工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长治、晋城地区形成了以天脊集团、兰花集团、天泽集团等为龙头的全国最大的高浓度氮肥和复合肥生产基地和以晋煤天溪煤制油、潞安煤制油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临汾和晋中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焦炭资源,形成了焦化产品深加工特色基地,上述六个重点地区煤化工产值占到全省的80%以上,此外随着大同阳高化工新材料园区和同煤集团大型煤制甲醇及下游深加工项目的启动,中海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筹建,晋北特色煤化工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3、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国家煤化工工程实验中心、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山西省化工设计院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煤化工专业研究机构,我省化工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较“十五”有较大提高,在煤基合成油、焦炉煤气制甲醇等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天脊集团、三维集团、南风化工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晋煤天溪公司建成了常压灰熔聚粉煤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为有效解决晋城“三高”劣质煤的气化难题进行了有效探索;三维集团1,4-丁二醇、PTMEG、叔碳酸乙烯酯、苯加氢装置处于,并成为炔醛法1,4-丁二醇技术提供商;山西焦化引进法国lRH工程公司的3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装置,是目前国内单套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加工品种最多的煤焦油加工装置;宏特煤化工建成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煤系针状焦生产装置,丰喜华瑞公司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以焦炉煤气为原料的30万吨尿素装置,天脊集团和潞安集团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焦炉煤气制甲醇装置。同时,我省的太重集团、阳煤丰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具备了大型煤化工设备的制造能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使我省煤化工行业整体水平大幅上升。
4、煤化联合步伐加快,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煤化工产业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融合步伐明显加快,随着《山西省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的实施,我省化工企业纷纷与煤炭企业联姻,潞安矿业集团整合重组天脊煤化工集团,阳煤集团重组丰喜集团、三维集团后又托管太化集团,晋煤集团托管天脊高平公司和太原煤气化,并与天泽煤化工进行项目合作。我省主要煤炭集团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煤化工产业带和布局点,为全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初级化,资产回报率偏低
尿素、甲醇、氯碱等传统产业占我省煤化工行业销
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