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廉政图书读后感征文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大学》再读后随想酷夏的夜晚,很热。饭后,在家对面的江心岛上走了一圈,回到家中已是汗流浃背,衣衫全湿透了。出出汗,可是治治病、健健身的极品良药。妻子值班,儿子在校,关上家门,衣物褪去,无以束缚,无所局促,独享坦荡之畅快。户外尽管繁嚣,我心静自然凉,闭上眼睛,以求心灵之清净。晚间素有阅读的习惯,随手翻开大学自学考试时的教材,儒家经典之作《大学》映入眼帘。《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尽管对古文阅读不太感兴趣,但当年我参加自学考试的时候,《大学》作为本科课程《中国文化概论》的一个章节,读后令我倍感获益良多。在航道局人事教育科工作期间,也曾以“修身、齐家、治天下”为题,作为职工政研教育内容,自勉修身立志,与人励志交流。时下正值盛世,中华民族崛起。然而,贪腐之风漫延,势头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我也更加敬重当今“打虎拍蝇”之威。整肃吏治的今日,重读《大学》,却又多了另一番感受。《大学》一开篇,就明确提出了教育的三大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做治国安邦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近民众和尊重民意,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就是古代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从性善论的思想出发,认为“明德”是人生俱来的善性,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使人的“明德”发扬光大。这要求人们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始终保持向善之心。第二个目标就是“亲民”,就是要求人不仅自身要保持向善之心,而且还要推广开来,去亲爱广大民众,要用自己的德性去感化人,推己及人。第三个目标就是“止于至善”,也就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如果人们都能够“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当是达到了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还提出了教育的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这实际上是八个学习阶段的具体目标,反映了儒家所设计的从加强个人修养开始,然后推己及人,最终达到治天下的目的。《大学》阐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整个教育程序的起点。“格物、致知”,就是通过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可以获得必要的知识,通过接触事物而从根本上研究它的规律。“诚意、正心”,是指个人的内心修养,也就是所谓的修心养性。其中诚意是正心的先决条件,“诚意”就是要做到不自欺,“君子慎其独,非特明显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即使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严守各种道德规范,这才叫“诚其意”。意诚之后,可以排除一切干扰,使内心合乎儒家中正思想,对待任何事物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才为“正心”。“修身”是整个教育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具体方法,而“齐家、治天下”则是修身的目的。所谓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道德涵养。修德养行,是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老子认为修身是一件巩固

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0-05-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