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郝丽萍学习历史, 就要掌握历史概念, 形成和运用历史概念是理性认识历史的起点、历史思维活动的“发祥地”。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是学科基本能力中的“基本”。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就是历史概念的体系。掌握历史概念要求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在联系, 以及相关历史事物的理性认识。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 是历史基础知识的精华所在, 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知识结构。掌握和运用历史概念, 是历史思维能力的结晶,又是发展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要抓准构成概念的基本内容,要着力选择足以说明问题性质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力求言简意赅,内容准确,要点完整。在学习掌握历史概念时, 要注意归类整理, 以便抓住同类历史概念的共性, 区别其个性, 加深其理解。学习历史,还要掌握历史时间。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 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 再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学习了。唯其如此, 历史时间的学习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为了更有效地掌握历史时间, 学习过程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把握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更替承接。如中天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亥革命等, 是按 1840 ~ 1842 年、 1851 ~ 1864 年、 1856 ~ 1860 年、 1883 ~ 1885 年、 1894 ~ 895 年、 1899 ~ 1900 年、 1911 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 也符合循序渐进性的学习原则。2. 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人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 475 年开始到 1840 年鸦片战争前结束, 长达 2000 多年之久, 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 美国从 1783 年获得独立至今, 也不过 200 多年的历史, 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3. 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特征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学习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学习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 1910 ~ 1927 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7 ~中期和后期等模糊时间概念间的转换。如 618 年是 7 世纪前期, 1868 年是 19 世纪中叶, 再加下列选择题, 也是考察这种技能, 公元前 594 年是: ①公元前 5 世纪, ②公元前 6 世纪初, ③公元前 5 世纪末, ④公元前 6 世纪末。学习历史还要掌握历史事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 .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1) 弄清历史背景的位置背景出现在事件之前,因此,历史课本中都是放在事件经过前面来叙述。但是, 这种先背景后经过的顺序安排, 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有的背景放在事件经过的前一章节来讲,大的事件往往如此。(2) 分析历史
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