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科:语文授课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姓名:申清华章节名称5、古诗词三首计划学时2课时教材分析《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学习者特征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不少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学习已不陌生,但对诗意的渲染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上,不善于深入理解。教师的有效引导犹为重要。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意境。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2、2、学习第二句诗。(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背诵古诗。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默写《牧童》。第二课时一、揭题,初知“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乐•村居》。释题:介绍作者辛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uixin1314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5-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