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4 、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5、环境预测: 在对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 推测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情况。 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7、环境影响识别: 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 特别是不利影响) 的环境因素, 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8、环境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9、污染物总量控制: 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 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 通过一定的方式, 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近似于环境容量) ,并以此进行合理的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10、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许多生物和生态概念和方法, 预测和估计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果和功能所造成的影响, 这些概念和方法也适用于人工改造过的系统, 如农田和城市。 11 、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质、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12、环境承载力: 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 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域值。 13 、植被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14、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二、填空题 1 、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 、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3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4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预测、选择、导向功能。 6 、环境标准体系按类别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标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七类。按照标准制定颁布机关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地方两级。 7、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分为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和服务期满或退役阶段三个阶段。所有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营阶段的影响; 预测又分为两个时段即冬、夏两季,丰、枯、平水期。 8 、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三同时”是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9 、污染物调查中核实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般有三种方法,分别为物料衡算法、代入系数法、实测法。 10、水体中主要污染物包括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等九种, 其中的大部分按是否能在水体中衰减变化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和非持久性污染物两大类。 11、根据水域的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 将水域分为五类;Ⅰ类水域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12、地表水的预测分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期。一般而言, 枯水期自净能力最小, 三级评价要
环评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