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6年-2010年五年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和环境(一)发展基础1、学校办学思想端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河北师大附中的办学特色。2、德育为首的思想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德育特色已初步形成。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实现了跨入省级先进行列的目标。3、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制度,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4、干部、教师两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逐步扩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趋于合理。5、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基本实现了“十五”规划提出的实现现代化工程要求。6、“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一生”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依法治校,以德兴校,质量立校的思想已形成共识。依照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校规,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7、校园文化建设已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内和外顺的工作局面已经打开,良好的人文环境为教职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硬件建设完成了目标要求。8、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得到了逐年增长,教职工的工资(除国拨)达到了较快的增长要求。9、五年里,学校在各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百余项,在省、市发挥了应有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二)发展环境1、外部环境⑴依托师大,获得大学资源的支持和帮助。⑵学校已与联考的友好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⑶得到国家、省、市教科所的业务指导和帮助。2、内部环境⑴教师队伍稳定,新的一批骨干教师迅速崛起,学校办学质量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⑵形成了以年级组、教研组为主体的双轨管理体制。⑶师大附中有优良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⑷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领导集体。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根本,以解放思想为突破,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科学管理为保障,以优化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教育,坚持依法治校、以德兴校、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二)总体目标把学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形成创新性、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特色;建成省会领先、河北一流、全国知名、国际性的现代化学校。(三)发展规划1、办学规模:稳固办学规模,高中保持24~26轨,初中控制在4~8轨,对班级容量加以控制。2、队伍建设:努力抓好教职工队伍,班主任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实施“名师”工程,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打造一批特级教师、国家级、省级、市级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竞赛能手等。使其占专职教师20%以上,教师本科学历人数达100%,硕士学历人数达到10%以上,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别超过45%和30%。坚持干部任用标准,任人唯贤,强化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理念,造就一支梯队合理、真抓实干、创新进取、懂教学会管理的干部队伍。3、制度建设:在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指导下,坚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学校制度,出台、修订和完善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均纳入法治化轨道,逐步实现由制度到文化的管理模式。4、实现体制与机制创新:创新办学体制,改善生源状况,创办“宏志班”“实验班”等特色班级,完善运行机制,改革校本职称评聘制度,建立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制定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奖惩方案,加大激励机制,增强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5、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形成一个科学、规范、精细、高效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一种既有科学先进的观念,又有系统实际的操作方法,既体现教师个性又富于学校整体特征的优秀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学科建设,发挥名师优势,鼓励青年优秀教师冒尖,打造精品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新课程体系。树立超前意识,认真规划,积极筹备,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创出佳绩,引领新课程改革。学校支持和鼓励教职工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申报和承担15项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每位教师要有一项适于自己研究特点的校本课题。全面推进优效教学实践的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一生”的办学理念,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培养品德高尚、基础扎实、个性鲜明、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中学生。6、学科建设: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根据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