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近代史史纲要作业.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近代史史纲要作业(2011年上学期)《》学号:**********姓名:张磊专业:10级美术学班级:油画二班内容提要:中国近代史是中华名族一段难以忘却的痛,这段时间我们的民族受尽了伤害。这些伤痛是我不愿提及的,因此我选择了写一些另类、轻松一点的感想。蒋廷黼先生这本书成于1938年。蒋先生“在清华教学的时候,原想费十年功夫写部近代史。抗战以后,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似乎一天少一天”,彼时他“已辞去驻苏大使的任务,还未恢复行政院政务处的职撑,在汉口有几个月的安逸”,“身边图书虽少,但是…………..把近代史的观感作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便有了此书。(引文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大纲》小序)书中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这样一段话:“换句话说,真的林则徐,他不让人知道。难怪他后来虽做陕甘总督又做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谁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见书24页)我说最能引起我的兴趣,这段文字必然有某些内容是与我数年来形成的常识相违背的。我们很难发现常识的存在,却能在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违背常识的认知。于此我所感概的乃是教育体系的自相矛盾以及单调片面。在中学阶段为了教学方便,以及易于接受记忆,林则徐不能免谷地被脸谱画。每个历史人物被反复强调的是他们一生中最适合被传诵给后人的部分,除此之外有点缺点都只能待有额外兴趣的同学自己发掘——当然这种发掘是极其耗时切常常无路可循的。于是对于历史的认知便常常停留在一个二维平面,这是它的劣处,但某种程度上说或也可算是有点——简化后的思维往往便易于传授与习得,也便适宜印刷到纸质试卷上。我们的教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高考前的十二年,以及进入社会后的若干年。而令人困惑的是几乎在每个人阶段所学到的新知识都会推翻前一个阶段的某些认知。转而说回以林则徐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这里切不分新式和旧式,因为实际上,渗透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中的“文人”,有一些习气是世代沿袭的。可以看到,林则徐先生在“承担国事”和“保持名誉”之间选择了后者。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具有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迥然不同的“出世性”。自然,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也占有相当大的自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国家看到如此狂热的对于“隐”的推崇。在浩瀚古迹中,文人墨客将“隐居者”视为清高孤傲,淡泊名利的代表,以至于经过世代演变,产生了奇特的“假隐”现象——渴望入世者,尚且以隐居为幌子——姜太公以一支鱼竿钓鱼是假钓文王是真;诸葛亮卧虎藏龙于田亩之间也不过为等待明君而得以“入世”,即使是历代一直被奉为隐士标杆的严子陵,也被质疑有沽名钓誉之嫌——只不过其目光更远,所求乃是传于千万后世的名誉。中国的知识分子在遭遇外部力量阻碍时似乎更倾向于保有自身完整性的倾向,或者可以说中国的文人是更偏向“自恋”情怀的,他们渴望于塑造自身名节的纯度。当然,联系到中国数千的封建体制,这样的倾向于是显得极为自然。个体力量再强大,也无法与一个庞大古老的体系抗衡,在改造外部世界的工程上遭遇失败且无计可施时,才子佳人大约也只好把才情挥洒在内部世界的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塑造上。这样说来不禁让人对由古以来的卓越之士心生同情,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生命,或者在沉默中爆发后惨烈

中国近代史史纲要作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55273190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