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秦咏诚音乐作品的旋律艺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秦咏诚音乐作品的旋律艺术秦咏诚作为新中国第一代作曲家,其创作生涯迄今已逾五十年。这是耕耘的五十年, 是收获的五十年,更是辉煌的五十年,也是他始终实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思想的五十年。在他的作品中,有搏击长空的海燕,有风和日丽的海滨, 有头戴铝盔的石油工人,有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就象是一幅幅璀璨多彩的画作,装点人们的生活,装点祖国的河山,在中,写下了一行行隽永美丽的诗篇。一、旋律与思想情感,旋律与音乐形象秦咏诚作品的最为直观的魅力,是他的旋律之美。这应当源于他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厚功底和对西方音乐文化的透彻领悟,源于他的聪慧,源于他的情感。情感几乎成了孕育他创作之树的丰厚土壤。从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入手,从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出发, 是他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音乐是听觉艺术,是时间艺术,在形象的塑造方面,有着相对的抽象性,就象透过一个三棱镜来窥视,会得到不同的反映,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虽然声乐作品及一些标题性音乐由于歌词和标题的界定会有一定的具象性(使作者在创作时有一个“可参照物”), 但无形中又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形象塑造的准确性)。由此可见, 当音乐在反映或是人物的情感,或是自然的景象,或是事物的演变过程的时候,如果能够引起欣赏者相应的共鸣并使之由衷地喜欢——这就说明其音乐形象的塑造有了一定的准确性。在秦咏诚的旋律中,无论是声乐协奏曲《海燕》中的海燕形象,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中的海滨意境,还是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和电影《创业》中的石油工人的形象等等,我们总会感受到他由于感情的积淀而导致的准确的形象思维。他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最宝贵的信息,然后通过他的音乐传导给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活的历练告诉他,音乐创作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是极为深广和丰富的。他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和时代的前列,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时代的意识和情愫。他用自己的心灵触觉、用自己挚真的情感去发现,去感悟生活,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的所有经验,通过音乐,倾泻出来,恰如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泻出来似的。”(《我的音乐生活》—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讯集》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 年版第 116 页)他善于“把握时代脉搏, 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化作与时代相适应的曲调。”(秦咏诚语)因此, 他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蕴涵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蕴涵着他对家乡、对祖国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热爱;因此,他的作品才得以雅俗共赏,才得以久唱不衰,才得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歌词和旋律是内容和形式的两个载体,其辨证关系应当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于不同的歌词内容,秦咏诚会用不同的思想感情去理解,会用不同的音乐语汇去诠释。例如:男中音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题,从男中音的中高音区开始, 旋律呈“前紧后松”、分解和弦上行的进行状态,塑造了生动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形象。-2- 女声领唱、合唱《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在这首作品的领唱部分中,我们多次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 1 )、 e 2 上开始的“呼唤式”的旋律, 2 )、“上五下四”进行的“厚重性的旋律, 3 )、八度进行的歌颂、赞美式的旋律------ 这些,都无疑真切地表达了作者

秦咏诚音乐作品的旋律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