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三国演义》赏析目录上编·《三国演义》宏观论第一章《三国演义》的成书及影响第二章《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意蕴第三章《三国演义》描写战争的突出成就第四章《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第五章《三国演义》艺术谈下编·《三国演义》名段赏析上编·《三国演义》宏观论第一章《三国演义》的成书及影响第一节《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由《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谈起胡适在《三国演义序》中有云:“《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李商隐《骄儿诗》中“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由此算起至《三国演义》成书大约五百年。罗贯中只是这座精美房舍“始成”的建筑师。正确解读《三国演义》就要首先了解其演变的历史。“三国时代”。魏、蜀、吴三足鼎立。本身这个时代就具有戏剧性,极具“自我”的特色。“三国”相继灭亡不久,时人陈寿撰《三国志》承续中国人志史著述的传统。尽管没有全面准确反映三国史实,毕竟是三国资料的最早存证,是作家创作《三国演义》重要的史料来源。百年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注特点是:量大,博引,生动有趣。晋人和南朝人的笔记、小说中,已经出现不少以三国的人和事为描写对象的故事。南朝梁代殷芸的《小说》,《裴子语林》等。其中以《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创作贡献最大。及至唐代,三国故事传播渠道很多,范围很广。唐人诗歌中涉及众多三国题材,其中吟咏最多的是诸葛亮。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等。唐人“三绝碑”(裴度文,柳公绰书、鲁建刻)颂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宋代文学艺术发展迅猛,三国故事传播日盛,为《三国演义》的诞生做好了准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专门的“说三分”,其中霍四究最为著名。高承《事物纪原》。苏轼《东坡志林》:“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畅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元代“说三分”现象更为普及。而且元杂剧中剧作甚多。另外还有一部《全相三话》是《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演变中至为重要的一环,是《三国演义》的母本之一,也是研究《三国演义》极为重要的资料之一。元末明初,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罗贯中所存资料极少,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中邮“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1364年)甲辰复会。别后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三国演义》最早刊本为明代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卷首有蒋大器(庸愚子)《序》和张尚德(修髯子)《引》。其后《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并为120回。清代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刊刻毛本《三国演义》。可以说,《三国演义》的成书与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其一,从陈寿《三国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即从母题原型到小说原型,历时一千年;其二,从罗本到最为流行的毛本,是完善包装的阶段,历时数百年。第二节《三国演义》的流布及影响《三国演义》被称为“第一才子书”,与《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共誉为“四大奇书”,引起誉满全球的效应。明代已经出现“三国迷”。明代陈际泰《太乙山房文稿》。其后研究者、痴迷者层出。1984年成立“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各个地方分会很多。199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至今不衰。中国古典小说中特别是《三国演义》在海外的流布和影响相对来说最大。许多刻本、抄本和译本很早就流传海外。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收藏明代万历壬辰余氏双峰堂刊本《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其他如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以及俄国等国家和地区,还有印度尼西亚、朝鲜、泰国等地。法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有全译本。在日本,1689年就出版全译本,名为《通俗三国志》。求文堂主人收藏现存最早的古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明万历辛卯金陵周日校刊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12卷)等等。日本人对《三国演义》的喜爱更为执着,并且化为实用,家喻户晓,企业界和政界人士从中学习管理经验和领导艺术。应当指出的是,“三国热”不仅仅在于其思想和艺术成就,还在于其伦理与价值观念,在于它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适应读者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给予读者以智慧和力量,以失败、成功的众多事例来影响人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修养,是一部济世育人的著作。如对军事作战的影响等等。毛泽东特别重视小说所提供的经验教训,重视作品中政治、军事、外交和组织管理登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当今国外企业界十分重视《三国演义》的研读,努力汲取有效的管理之道。《三国演义》的应用和传播是一种互动关系,应用扩大了影响与传播,传播又推动了它的运用。上编·第二章《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的文化意蕴第一节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三国志通俗演义》拥刘

《三国演义》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177 KB
  • 时间2020-05-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