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一、晋商常家的家训产生的背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娶妻生子、人丁兴旺、天伦有乐,是中国每个家庭的最基本要求与期望,并代代相传,成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观念。但家大人多,人多即杂,杂则易乱,乱则易无序,无序则易悖天伦、乱纲常、招灾惹祸,贻害家族。于是,家规、家法、家教、家训等等便应运而生。这些家规、家法、家教、家训对于调整家族成员的操行、品性及其相互关系,维系家族秩序、家族利益、家族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国法和社会道德的重要补充。故而又有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中国人代代相承的理念。和大多数中国人家一样,晋商常家在家族人丁、事业兴旺之后,家训便应运而生了。晋商常家居于省区(县)东阳镇车辋村。其始祖常仲林约于明弘治初年(约1488年)只身迁入车辋村,受雇于姓大户放羊。因其忠厚勤勉而受主人喜欢,遂将家中女佣许配其成婚,始繁衍子,并立户车辋村(约1500年)。常家从八世常威(约生于康熙二十年,卒于约乾隆初年)二十岁独闯“东口”(即)开始经商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后,几代人在对海外的商贸关系中逐渐意识到了文化素质对商人的重要性,进而要求子弟在经商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逐渐形成了贾而好儒、以学保商之家风。可见,常家虽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但这种重视的最终目的,不在功名,而在商贸,在“学而优则贾”。但崇儒尚学之风一开,各家便为培养子弟不惜重金聘师办私塾,结果培养出了一个个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技艺超群的大家,如常立教、常第春、常麟书、常赞春、常旭春、常麟图、常燕生等。后经家族中唯一的进士、十四世常麟书(1869-1927年)的倡导、说服、主持而实行了家族教育革新,1903年在车辋村成立了省第一所私立学堂---常氏笃初小学堂,1904年又兴办了---知耻女子学堂,1906年兴办了常氏私立中学兼高初两等小学堂。商学并进,尤以儒家的道德思想融于商贾的经营之中,以义制利,使其家业力压群芳,长盛不衰;同时,族人学有建树,书香相传,成为商贾有道而富甲一方、翰墨飘香而享誉海外的名门望族。人称其为19世纪北方最大的商贸望族、20世纪三晋闻名的书香门第,享有“儒商”之称。常家的家训,也是十四世、进士常麟书书录并印制的。常麟书博学善教誉满一方,道德文章为人所重,他专门书录并印制了“家训”,表明常家不仅注重营商、教育,更注重培养家族成员、子后代的优良品行,教其做人处世,以利于家运久远绵长。二、晋商常家家训的主要容常家家训的主要容如下:“思叔夫子座右铭曰: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饮食必慎节、字画必楷正、容貌必端庄、衣冠必肃整、步履必安祥、居处必正静、作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必固持、然诺必重应、见善如己出、见恶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未深省书此当座隅朝夕视为誓。”(见于常家庄园养和堂石半亭碑刻)寥寥数语,寓意深刻。凡语必忠信:就是要求与人交往时,开言吐语,都必须忠实、可信、守信。为人处事要襟怀坦诚、真心实意;言出有据,实事;有言必行,有诺必守。既不能口是心非、欺诈瞒哄;也不能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更不能说话不算数,轻诺寡信。凡行必笃敬:就是要求一切行为都必须笃实,恭敬。处人要诚实、敦厚、恭敬、谦虚、审慎,懂得尊重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应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精益求精,要有一种敬业精神。饮食必慎节:就是要求日常饮食与

晋商常家的家训及其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