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三教矛与盾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转变——三教《矛与盾》的启示自相矛盾的故事可谓尽人皆知,《矛与盾》这篇以文言形式出现的寓言故事被编入了人教版教材,这篇课文我已经讲过三次。进行比较,我发现变了很多——我的思想变了,授课方法方法变了,课堂变了,效果也变了,一切都变得更恰当,更开放,更具活力,更能突出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一教《矛与盾》:带着学生,理解教材,课堂服从于教案。记得四年前第一次教《矛与盾》的时候,是在学校上公开课,不少教师都来听我的课,为此,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教案——当然,一切教学思想和内容都原原本本服从于教参。教参要求什么,就引导学生学什么,不敢跃雷池半步。我的教学设计大致分为四部分:导入课文,介绍文章体裁和出处。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自读,根据注释把文章译为白话文。体会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思想。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精心准备了导语、过度语、小结语和总结语。课堂中的我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引导着学生回答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慢慢接近我的既定目标,学生说出了一个又一个我早已设计好的“答案”,我准确无误地写好板书。整堂课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学生在我的最高权威之下按我意识,解读了教材,学习了课文。课下不少老师夸奖我课堂控制到位,教师素质高,流程设计合理,目标完成效果好等等。可我自己真的觉得好累,要把孩子的思想引到一处,不许有任何偏颇,需要下多大的工夫。学生也一定很累,要说出教师所思,答出教师所想,不能有一点差错,多么的辛苦呀!真不知道是在学习,还是在受罪,更何谈乐学。二教《矛与盾》:尊重学生主体,让教案服从于学生第二次教《矛与盾》的时候,没有人来听课,自己放松了许多,也不担心学生失控,同时也吸取了上回的教训。我已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怎能让他们紧跟着老师走呢?学生应当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也许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怎能将我的认识当作唯一答案强加于学生呢?所以,第二次教学,我把以自己和教案为重心转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重心来设计教学教学程序,大致如下:以读质疑,确定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以读解疑,实现目标:学生的疑问不再由教师解答,教师只起到主导的作用,解决问题的是学生,他们才是主体。学生通过反复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解决了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了解了文章。学中体悟,深化目标:学习一篇寓言绝不仅仅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门明白其中的道理,例如让孩子们谈一谈对卖矛与盾的人的看法,或者对其说些话,谈谈你的认识,加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悟。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所有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教学目标也是由学生来实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自己也轻松了许多。三教《矛与盾》: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既不是对教材进行单一的梳理,也不是每堂课零打碎敲的训练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三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书本的语言符号世界与学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打通,将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整合,使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转变了原有意义上教学的方式,有效

三教矛与盾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