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属性对现有福利制度满意度及弹性福利制度需求之探讨-以中钢公司为例指导教授:陈得发博士目录绪论………………………………………………………………………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目的………………………………………………………………第二章文献探讨…………………………………………………………………员工福利的定义………………………………………………………弹性福利制度…………………………………………………………个案公司福利制度与员工属性分析…………………………………第三章研究方法…………………………………………………………………研究架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步骤与过程………………………………………………………第四章结果与讨论………………………………………………………………对现有福利的综合满意度分析………………………………………员工属性对福利项目满意度差异分析………………………………员工最满意及最不满意前三项分析…………………………………对弹性福利制度需求分析……………………………………………现有福利制度满意度与未来弹性制度之需求度的关连性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建议………………………………………………………………研究结论………………………………………………………………研究限制………………………………………………………………研究建议………………………………………………………………表次……………………………………………………………………………图次……………………………………………………………………………参考文献……………………………………………………………………………附录……………………………………………………………………………5-15-15-25-35-45-45-115-205-275-275-295-295-305-315-335-345-355-365-395-405-435-445-445-455-465-485-495-505-54第一章绪论员工福利是除了员工薪资以外,还可享有的利益及服务,可能是金钱给付、保险、休假及企业提供服务等。有些是和工作有关,有些是和生活有关,但不同于薪资、绩效与职务之间直接相关。虽然薪资福利是求才留才的重要因素,对企业而言,如同刀之两刃,往往徘徊于提供福利和节省支出两难之间,取得妥适的平衡点,应是规划员工福利的重要关键。第一节研究背景自1980年代初期少数企业组织开始尝试采用「弹性员工福利制度」以来,至今已有约10﹪美国大型及中型的企业施行此一制度。所谓「弹性员工福利制度」,乃是相当于传统中央集权的员工福利制度而言。也就是说,弹性员工福利制度允许员工在一定的成本限制之下,可以根据其个别的需求选择其所需的福利项目。虽然弹性员工福利制度具有多项优点,而且愈来愈多企业打算采用此一设计,在台湾大多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传统产业、制造业等截至目前,仍未有尝试此种制度的公司。但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观点来看,当单一配套的福利制度实施时,每位员工因为心中有不同的需求,当福利制度对于员工无法得到满足时,将无法产生激励因子,致使工作绩效没有改变。当弹性福利制度实施时,可以配合每位员工不同的需求,达到福利制度对员工的正面影响鼓励,致使激励因子提升,工作绩效相对增高。由于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初期,劳工的薪资低,所以政府便订定政策或法令如职工福利金条例等,藉由企业办理之福利项目来达到对劳工基础生活的保障与改善。这些政策与立法的确能因应当时生活条件的困苦,而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劳工提供适时的协助。而然随着产业型态的转变、经济的发展、国民所得的增加,企业福利的成本占薪资总额的百分比例作快速上升。根据行政院主计处民国九十年资料指出,国内厂商负担的劳动成本中,福利成本占总报酬比例逐年增加,且厂商规模越大,其金额越高。显示我国企业对于员工福利支出的费用,已逐渐升高并且不容忽视。因此,企业为维持长久之竞争力,吸引及留住优秀人才,则必须改善员工福利制度、工作环境及布置….等,以激励员工之工作满足感,所以本研究希冀透过不同员工属性(工作性质)对「弹性福利制度」偏好度之探讨,能提供企业规划员工福利制度另一思维方向。第二节研究动机研究对象公司并未实施弹性福利制度,员工对该制度偏好度的高低、员工职位别(员工属性)对该福利制度偏好是否有差异等,可谓全然不清。所以本研究希望能找出整体员工对弹性福利制度的偏好度为何,而不同员工
员工属性对现有福利制度满意度及弹性福利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