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doc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内容】(1)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教学目标】一、 知识能力(1) 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2) 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1) 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传媒基本靠手;见面就是叩头C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领域变化影响变化原因积极消极交通、通讯、娱乐交通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大大提高了人们出行的速度。促进了各地的交往与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也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增多;西洋工业文明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人主动地学习和吸收西洋文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尤其是辛亥革命的推动。通讯邮政、电报、电话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C娱乐方式照相、电影、交际舞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众传媒报纸丰富了人们生活;培养了近代新式人才,传播了近代西方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广播、出版物社会习俗服饰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袄裙、旗袍冲击封建等级观念、伦理道德和迷信思想;有利于民主平等意识的增长和社会风气的日渐开通,引导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但也带来一些如追求奢靡、全盘否定传统习俗等问题。发式剪辫称呼先生、君、同志、兄弟、夫人、女士、小姐礼仪握手、点头鞠躬、脱帽致敬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表格的同时,可设置以下问题加以引导:(1)关于交通工具变化的影响,可以先提问:古代常用交通工具有哪些?有心什么特点?近代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又有何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2) 关于新式通讯工具的影响,可先提问:古代通讯方式有哪些?有什么特点?近代新式通讯工具又有何特点?新式通讯工具出现后,人们的生活又有可能多了些什么内容?(比如集邮、电话聊天等,引导学生得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结论。)(3) 对于交通、通讯工具变化的消极影响,可以提问:新式交通、通讯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