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储量分类标准.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讲稿 1999-06-08发布1999-12-01实施 (评估师)一、历史的沿革所谓固体矿产资源,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根据产出形式、数量和质量可以预期最终开采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人类对这种资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起初都是自发的、凭经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已成为必要。最早的分类始于1902年英国采矿工程学会,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采矿工程计划问题。1927年以后,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演化成两大不同的体系:一是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分类体系;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分类体系。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一般并行两套资源和储量分类方案,一套是由政府地矿工作机构制造并执行的;第二套一般是由其矿业行会组织制定的。两套方案各有其侧重点和管理上的目的。(一、二套方案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各国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不一致,影响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因此,国际矿业组织希望建立各国都能通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一个是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1997年发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参加起草制定的有德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这是国际间开展交流合作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另一个是1997年由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等国家有关行会成员组成的国际冶金协会理事会(CMMI)提出的《国际储量定义》,这是个矿业协会制定的便于国际矿业交流的一个规范性文件。这两个文件的制定和发布,应该说及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要求。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源自前苏联。当时我们都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经验,1954年全国储委翻印了苏联部长会议1954年1月批准的《固体矿产储量分类》作为我国的参考。1959年经全国储委第十二次全会批准,发布了“金属、非金属、煤矿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这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分级方案。之后数年间,全国储委、冶金、煤炭等工业部门又对规范进行了补充、修改。1997年6月国家地质总局会同有关工业部门制定并颁发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此两个“总则”仍按技术经济条件把资源储量分为能利用和暂不能利用两大类(即表内、表外),根据勘探研究程度分为A、B、C、D四级。1992年12月,又在总结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从1993年10月1日起执行至今。根据上述规范、总则的要求,各部门先后又制定了54个单矿种地质勘探规范。上述总则、规范的制定,对解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的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实际,从1997年开始就开展了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研制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牵头,勘查司、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化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参加,按GB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中有关分类分级的规定,主要参考了1997年发布的《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和美国矿业局、地质调查局的《1980年矿产资源和储量的分类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制定我国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国标GB/T17766—1999形式,于1999年6月8日批准发布,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至此,一部基本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基本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分类标准就诞生了。二、新旧分类标准的主要区别主要区别有三点:1、分类的背景和立足点不同。旧分类的标准适应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矿业投资体制。这种体制下,勘探投资渠道单一来源于国家,勘探主体是事业性质的国家地勘单位,只负责找矿而不直接开矿,经济评价只停留于概略研究阶段。找到矿后就移交有关工业部门去开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修改完善了矿产资源法,设立了矿业权制度,勘探投资体制实行了多元化,探矿者有优先获得采矿的权利,探采实行一体化。勘探投资的直接目的是为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找矿要么是为了直接开矿,要么通过转让矿业权获取收益,所以旧的标准已经不适应了。新分类标准充分考虑勘探投资体制发生的变化,特别强调了矿床可行性评价和经济意义,以适应这种投资体制的变化。2、分类依据不同旧分类主要依据和强调地质勘查程度,把资源储量划分为A、B、C、D、E五级。同时也按照技术经济条件分为能利用和尚难利用两类(即表内矿和表外矿),但这种经济意义比较笼统,主要是以工业指标来确定,难与现这和实际的经济意义挂钩。新标准除依据地质勘查程度外,更强调了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新分类是从地质勘查程度、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意

储量分类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20-05-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