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概述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 , CRF )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我国慢性肾衰竭的分期方法(根据 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大致相当于 CKD2 期大致相当于 CKD3 期大致相当于 CKD4 期大致相当于 CKD5 期 133~177 178~442 443~707 ≥707 50~80 20~50 10~20 <10 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尿毒症期说明血清肌酐( Scr )( umonl /L) 肌酐清除率( Ccr ) (ml/min) 慢性肾衰竭分期美国 K/ 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分期方法的建议? 1999 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 NKF ) 慢性肾脏病诊治;缓解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评估、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危险减慢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90 60~89 30~59 15~29 <15 肾损害伴 GFR 正常或升高肾损害伴 GFR 轻度降低 GFR 中度降低 GFR 重度降低 ESRD( 终末期肾病) 12345 防治目标-措施 GFR 水平[ml/(min.. m 2 )] 特征分期?这一新的分期方法,将 GFR ≥ 90ml/min 且伴有肾病的患者视为(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 CKD ) CKD1 期,强调了对早期 CKD 的监测,对加强 CKD 的早期防治比较有益;同时也放宽了晚期 CKD 的诊断标准,将 GFR<15ml/min 视为终末期肾病,对晚期 CKD 的诊治、透析前准备工作有所帮助。这一新的 CKD 定义与分期方法已得到普遍的认可。病因?慢性肾衰( CRF )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肾小管间质病变(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尿酸性肾病、梗阻性肾病、药物性肾病等);肾血管病变;遗传性肾病(如多囊肾、遗传性肾病等)。?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已成为 CRF 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在 CRF 各种病因中仍位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但近年也有明显增高趋势。临床表现?在慢性肾衰竭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慢性肾衰竭的代偿期和失代偿早期, 患者可以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轻度不适;少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代谢性酸中毒及轻度贫血。肾衰竭期以后,上述症状更趋明显。在尿毒症期,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消化道出血、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治疗方案与原则?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对策?尿毒症期的替代治疗?中药延缓 CRF 进展的措施一、延缓或逆转早中期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对策?一级预防: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防止 CRF 的发生。?二级预防:对轻、中度 CRF 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 CRF 的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