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xx古城墙的调研报告.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摘要】苏州城古称“姑苏”,来源于吴地古音。依据现存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原始的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国疆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今苏州地区筑城,称“阖闾大城”,也即原始的苏州城。从此之后的两千多年,苏州城的位置在阖闾大城的基础上再也没有变过,堪称世界城市史乃至人类文化上的奇迹。本文力求从苏州古城墙的历史渊源着手,结合其特殊的吴文化内涵与历史使命,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历史价值,并试图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关键词】苏州古城墙伍子胥相门遗址保护文化遗产苏州城作为闻名中外的文化名城,已经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伴随并见证这两千五百年沧桑巨变的,便是苏州的古城墙。时至今日,具有军事防卫功能的城墙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我们从那遗留的几段残垣中,依然可以感受它往昔的雄风英姿。一、苏州古城墙的历史渊源据《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越国与吴国虽地域、文化诸方面颇为相近,却是世仇。吴城南面的“盘、蛇”二门,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处“巳”位,即蛇位,故筑蛇门以朝越,蛇门上还制作了一条象征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征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吴国处于辰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征吴国征服越国。后改名盘门。吴国北面还有一个敌国是齐国,所以在城北设齐门,涵义是征服齐定齐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门入城的。至于其他各门,似乎不具有上述几门的战略上的象征意义,但也是各有来历。匠门,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转,古门在宋初被填塞。胥门,即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相传伍子胥宅在此,且后又悬头于此门,故称胥门。春秋时期筑起的苏州城只是土城,采用夹板筑土法建造。到了秦代,秦始皇为了削弱民间实力加强统治,,苏州城也是其中之一。而这,也是苏州城历史上第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汉代苏州城经历了重修,在原有土基之上继续夯实堆高,基本恢复了原貌。又过了几百年时间,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杨素把苏州城搬迁到城西横山(今七子山)东麓,到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重新迁回旧城。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平定王郢之乱后,苏州刺史张搏重筑城墙。随着历史发展,军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土城墙已经难以抵挡攻城武器的打击。于是,砖石城墙日益流行起来。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吴越王钱镠第四子钱元璙重修苏州城墙,改夯土为砖砌,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这是苏州已知最早的砖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南侵,苏州城遭受很大破坏,城墙经多位知府修治,直到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郡守李寿朋重建,苏州城方才完全恢复。宝祐二年(公元1

关于xx古城墙的调研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unhongz2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