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1 一起欣赏哪些妙趣横生的戏台楹联中国传统的戏台,大多装饰有楹联。这些楹联有的表达人生哲学,有的暗合行业和事件,妙趣横生。从不少对联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历史观和戏剧观。有名的对联是“戏台小天地, 天地大戏台”。这和莎士比亚的名句“整个世界是一座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只不过是演员”极其相似。古今中外,人情相通如此。这是一条比较文学的重要资料。“上场应念下场日,看戏无非做戏人”,莎士比亚也说过类似的话: “每个人都有上场和下场”,但似无此精炼。中国汉字繁体字的戏字, 左从虚, 有从戈。于是很多对联便在这上面做文章。大意无非是: 万事皆属虚空,何必打动干戈! 其实在汉字的戏字是“戲”,左旁属“虚”是后起的异体字,不过后来写成“虚”了,就难怪文人搞这种拆字的游戏。虽是拆字,但也反映出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有些对联并不拆字, 也表现了近似的思想,如: 功名富贵镜中花, 玉带乌纱, 回头了千秋事业; 离合悲欢皆幻梦,佳人才子,转眼间百岁风光”。如: “牛鬼蛇神空际色,丁歌甲舞镜中花”。有的写得好像很有气魄, 粪土王侯, 睥睨才士, 一切都不在话下, 如清代纪昀的长联: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角耳,汉祖唐宗,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 五经引, 诸子百家杂曲也, 李白杜甫, 能唱几句乱弹, 此外咬文嚼字, 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这位纪老先生大概多吃了几杯酒,嬉笑怒骂,故作大言。他真能看得这样超脱么? 未必! 有不少对联是肯定戏曲的社会功能的。或强调其教育作用,如“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 或强调其认识作用,如“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有的正面劝人做忠臣孝子, 即所谓“高台教化”了, 曾国藩、左宗棠所写的对联都如此。他们的对联都很拙劣。倒是昔年北京同乐轩戏园的对联,我以为比较符合戏曲的艺术规律: “作廿四史观, 镜中人呼之欲出; 当三百篇读, 弦外意悠然可思。”至于贵阳江南会馆戏台的对联: -------------------------------------------- 精品文档 Word 可编辑值得收藏------------------------------------------------ ---------------------------------------------------- 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 “花深深,柳阴阴,听剧院声歌,且凉凉去; 月浅浅,风翦翦,数高城更鼓,好缓缓归。
一起欣赏哪些妙趣横生的戏台楹联.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