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与外审的区别有哪些?内审与外审的不同主要体现在:(1)目的不同内审从改善内部管理出发,通过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推动质量改进;外审就是通过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能力的评价,为顾客承认或第三方认可/注册提供依据。(2)审核组的组成不同内审以实验室的名义组成审核组,由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或质量主管负责聘任有资格的人员与有关人员实施;外审则由顾客或第三方委派审核组(实验室认可的现场评审,由CNAL确认的有资格的人员实施)。(3)审核计划不同内审可编制集中式或滚动式计划,一年覆盖全部要素(过程)与所有部门;外审则编制短期内(通常三天,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申请人认可范围)审核所有要素(过程)与相关部门的现场评审计划。(4)不符合项分类不同内审的不符合项考虑到纠正措施的不同,往往分为体系性不符合、实施性不符合、效果性不符合;外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不再分类。(5)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处置不同内审对纠正措施可以提建议咨询,可以提方向性意见供参考,内审员对完成情况需跟踪与验证;外审对纠正措施,不能提建议,对整改计划及其落实情况要经审核组长认可,并进行跟踪审核。1、独立性不同。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与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与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就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评价与改善风险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与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合规性,也就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就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 4、业务范围不同。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与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就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5、审计标准不同。内部审计的标准就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与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就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与相关法律法规。 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内部审计要求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与水平。内审的定位及作用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有什么?现代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可分为以财务活动为对象的内部财务审计与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的经济效益审计两大类。但在具体实施审计时,二者又就是互相联系、交叉、渗透的。内部审计人员正就是通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联系审计来促进审计工作目标的实现的。一般地,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
外审与内审的区别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