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本土文化,传承历史精粹——“马街文化”专题讲座简讯2013年3月13日,在马街镇中心学校的隆重邀请下,陆良县书画院周康林先生,在马街小学给大家做了主题为:马街文化专题讲座。周康林先生系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刻字艺术研究会会员、曲靖市书协常务理事。他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书法上有较高造诣,特别是对有着“神品第一”之称的爨体情有独钟。周先生对陆良的历史文化同样有着深入的研究。今天,周先生的讲座以承载着马街文化积淀,张显马街人民智慧的钟灵书院入题,娓娓道来,以非常写意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马街镇历史画面。他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了讲述:钟灵书院钟灵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六月,光绪六月(1880年)绅首杨秉仁、王万清等联合众村重修,名钟灵书院。光绪末年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马街小学,取名萃山中学。钟灵书院座南向北,现存照壁一道,在照壁后26米处有清式七层斗拱建筑的山门一座,山门与其后面的讲堂、上堂及耳房、厢房浑然形成两个院落。整个书院计有清式木构件建筑三十余间,四周古树掩映,布局十分严谨,是我国唯一幸存的一座较完整的书院。也是曲靖乃至云南省保存较完整的清代书院之一。钟灵书院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自1919年中共云南省临委成批派党员干部到陆良开展工作起,至1949年革命胜利止,这所学校先后成为党的革命据点十五年之久。被誉为“民主堡垒”。周先生为我们深入解析了在讲堂前的柱上镌刻的一幅楹联:广厦宏开看地隔尘嚣俨是鹅湖鹿洞英才蔚起愿功深讲习同跻月路云阶从中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书院清新儒雅的读书世界和高屋建瓴、循序渐进的育人理念,以及先人们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军屯文化周先生以前所、黄官营、朱家堡等地名为我们讲述了这些地名的由来,借此揭开了陆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篇——军屯文化。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派傅友德、蓝玉和沐英三将率大军南征,平定云南。洪武二十三年,陆梁境内刘姓兄弟结盟反叛,沐英率军平定。同年增设陆凉卫,隶属云南都指挥司。万历中期,改地归流,中央王朝直接委派知州,统辖军屯戍守,下设左、右、中、前、后五户所,所下设百户、营、堡、屯,并于主要交通线按一定的距离设哨戍守。军队的驻扎为陆良及马街带来先进的文化、技术,点燃文明发展的熊熊大火。马街这个地名据传也是因军屯文化而产生的,据传:明初之时,这里还是一片密林荆棘地带,明朝洪武年间设“陆凉卫”屯戍,驻附近太平哨的马军,疏于护理,战马成群地窜逸至此地,待到发现,已无法驱赶回营,长官便下令在原地设市,将
弘扬本土文化、传承历史精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