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背景下金融素养教育途径剖析文献标识码:A doi:. 随着“互联网+”理念深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互联网+金融”模式推动下,P2P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开放互联网金融业务以来,当时全台,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500多家。事实上,2014、2015年是P2P平台井喷式爆发两年,作为原有金融形式有效补充,其灵活形式受到了很多人青睐,而由于其手续简便,放贷迅速,也成了很多大学生贷款首选。就在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学生在数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超过60万,最终因无力偿还而选择跳楼自杀。2016年6月媒体曝出女大学生陷“裸贷”风波新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恶劣,一时令舆论哗然。2016年10月,云南某高校学生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以800―1000元不等好处费,借用60余名同学信息贷款超过100万,后因无力偿还,被公安机关拘留,其涉嫌诈骗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个血淋淋案例在2016年接连见诸报端,使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网贷行为。人们都在诧异,没有经济来源,基本不存在大额支出大学生们,为什么会成为P2P模式下重度受害者? 1大学生网贷乱象成因 ,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台已超过100家,这些网贷平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消费与贷款行为,比较知名有趣分期、分期乐等,这些网贷平台中,有些是比较正规,他们对大学生信息审核严格,对他们贷款金额设置3000至5000元不等上限,一般而言,在这些正规网络平台上分期消费或贷款是相对比较安全。但是现实情况是,在这些规范网贷平台之外,还大量存在着不正规甚至不合法网贷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在国家监管灰色地带,他们善于打政策擦边球,有些甚至开展高利贷交易,其放贷行为更简便,但利息高,追债手法更极端,有些甚至是违法行为。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实行“一行三会”“四龙治水”多头分业监管体制,作为金融监管主体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以及证监会,分别对各行业进行分工管理、分别监管。这样模式,不易形成监管合力,各自为政格局使得很多不法平台有了生存空间,不断钻法律空子。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辨识能力,很容易被不法网贷平台蒙蔽,从而上当受骗。 ,网贷平台之所以能在大学生中如此受欢迎,也是迎合了大学生消费需求。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一直走在时尚前沿大学生们对3C(puter)、munication)与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产品消费?崆榧?高。很多大学生都以此作为大学生活标配。然而父母提供基本生活费,很难支付这些产品高额售价,因此网络平台分期还款模式,让很多大学生梦想成了现实,网贷也日益在学生中繁盛起来。有学者曾对大学生网贷消费心理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贷消费主要这样几种心理特征,即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心理、追风消费心理、炫耀消费心理、享乐消费心理。从这些心理特征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不理性消费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产生扭曲价值观,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阐述,目前还没有较为权威理论概述,Mason与w
大学生网贷背景下金融素养教育途径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