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探析
[摘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快速发展之势,相比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化、透明与信息对称、去中介化和低成本、便捷及时等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对现行教育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内涵及具体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路,具体包括教学课程的与时俱进,鼓励研究性教学和学习,倡导学科融合等内容。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等教育;研究性教学
[DOI].
近年来,以信贷、第三方支付、基金、保险、虚拟货币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互联网金融模式被视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模式的第三种金融模式”,利用云计算、搜索引擎、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它已经开始对传统的金融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不断挑战传统金融的统治地位的同时也对现有的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教育内容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目前国内高校选用的金融学教科书完成时间多在数年之前,无法反映最新的金融变化,这就要求金融专业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并能够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将金融市场最新的发展成果融入具体教学当中。以下我们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实,提出现阶段我国金融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思路。
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可以被视为传统金融行业与现代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是传统金融向互联网的延伸,更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与金融行业的融合,从而使现代金融行业借助互联网实现质变的飞跃。
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传统的金融市场以有形的金融场所为主,投资者需要通过进入具体的场地以完成相应的金融交易。借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经营地点乃至各类金融服务实现了高度虚拟化,同时,电子货币、电子钱包等支付方式的变革也使传统的现金交易行为大大减少,金融市场的无形化将成为主流。
传统投融资模式下,信息不对称始终是困扰投融资双方的最主要问题。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高度透明的特点,在贷款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收集互联网客户的信用记录,从而极大地降低客户贷款的信用数据调查成本;在投资方面,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传统投资方式借助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其运营透明度,客户每天都可以借助手机或者电脑客户端及时获得资金账户的收益信息,因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担忧。
传统融资模式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离不开金融中介的服务,高额的金融中介成本导致金融服务的价格居高不下。而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为金融供需双方服务,从而使各类金融产品的成本大为下降。
在传统金融业务领域,社会公众难以获得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以“用户体验为首位”的互联网精神恰恰弥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欠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社会公众可以利用个人电脑乃至手机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获得互联网金融的各种服务,在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时公众接受金融服务也无须受到网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文字问答、图表、动画乃至在线问答等多种方式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