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增大的背景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上设置了实习、实训课程,并加大了实践课程所在总课时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从当前的高职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看,仍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教学基地建设滞后、评价机制不完善、师资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阻碍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有必要积极推进金融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doi:.1673 -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8-0-02
0 引 言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形成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给高校提出了新的培养任务;另一方面,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发展、新态势,需要进行变革和转型,使当前市场对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是,在“互联网+”视角下,按照传统金融行业需求培养的人才显然已经与市场脱节,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如何跟上时代脚步,培养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智能化、科技化,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人才缺口都比较大;如何迎合市场,随着时代变动,培养适应“互联网+”的优秀人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金融专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掌握金融市场相关基础知识、拥有金融从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專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软件的盛行,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推动了互联网经济发展。高校金融专业是一门比较热门的专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这一专业变得更加热门。目前,培养能够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但传统金融专业教学存在一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课堂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更注重考试成绩,陷入了学习为了考试的误区中,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使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参与感,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长此以往,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实训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各种电商平台和网络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