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非理性行为成因及对策剖析一、背景根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在校大学生。其中,过半学生需要进行借贷来填补生活费不足,潜在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可达上千亿元。在曾经风靡一时校园信用卡业务被叫停后,许多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P2P网贷平台都想在这个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背景下应运而生必然产物,自产生之初就具有顽强生命力,校园贷只是其组成部分与表现形式之一。从2014年起,以大学生?橹饕?服务对象多家网络借贷公司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获得了多轮投资。这些校园网贷产品共同点是,只要是学生身份,就可以申请信用贷款,通过支付一定手续费,进行先消费,后还款。二、调查结果及剖析(一)调查结果概述笔者分别于2016年5月与2017年1月先后在线上与线下对华中地区多所高校开展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1100份,回收问卷1095份,有效问卷923份,%,符合统计要求。在被调查对象中,男生422人,%,女生501人,%,男女比例为1:,使用网络借贷平台262人,%,没有使用过人为561人,%。(二)对比剖析为了减小调查数据误差,将所有参与调查人分成两类人群,一类是具有非理性网贷行为人,另一类是行为理性同学,将这两类人群特征进行对比,归纳出有非理性网贷行为人群特质。在查阅网上各大机构发布大学生网贷使用现状调查报告后,我们主要根据以下5类情形筛选出有非理性网贷行为人:平均每月使用网贷数次,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100元人;平均每月使用网贷一次,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500元人;平均每学期使用网贷1-2次甚至更少,并且每次网贷数额超过1000元人;使用网贷用来购买超出负担能力商品人;还款时选择向朋友借钱或者再次网贷人。符合以上5种情形共有56人,是具有非理性网贷行为(以下简称“非理性”);另一类行为理性共867人(以下简称“理性”)。我们主要从大学生基本信息与消费习惯两方面进行对比剖析。 ,在非理性网贷行为人群中,女生有19人,男生有37人,女生占比66%;在其他行为理性同学中,女生有465人,男生402人,男女比例为1:,接近1:1。年级分布上,“非理性”人群绝大多数来源于大二与大三学生,占所有学生比重为82%,其中大二学生人数最多有36人,占比64%;“理性”人群中各年级比例分布与“非理性”较为相似,但大二、大三学生在非理性人群中占比66%,“非理性”人群中这一数值较大。根据以上剖析可以得出结论,女生更易进行为理性网贷行为。多数女生相较男生更喜欢购物,当欲望太多而又无法满足这些欲望时只有借助于网贷,女性天生比较感性,更容易产生不理智行为。此外,处在大二大三年级大学生进行非理性网贷行为可能性较高。从一名大学生角度来看,大一主要还在适应大学生活,忙于社团活动等;大四时心态已经比较成熟,忙于为以后“出路”做准备。而大二大三这一阶段处于大学时期比较“尴尬”时期,对未来较为迷茫并且时间较为宽裕,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抱着“试一试”心态结果落入“网贷”陷阱,因此学校方面应加强对这一年龄段学生监督教育。 2消费习惯从影响消费因素来看,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选项,分别记
大学生网贷非理性行为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