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莆铁路
TBM施工隧道设计方案
汇报
一、向莆铁路概况
二、向莆线沿线隧道分布及掘进机选用情况
三、TBM施工隧道结构设计说明
四、掘进机法施工隧道设计方案
五、TBM施工地段不良地质及主要处理措施
六、存在问题
一、向莆铁路概况
线路走向及主要技术标准
向莆铁路西起江西省南昌市,自南昌枢纽引出,经江西抚州、临川、
南城、南丰,福建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尤溪,在永泰县城附近分
岔,同时引入外福铁路福州站和福厦铁路莆田站,正线全长约603km。
向莆铁路是中部地区与福建沿海地区的快捷大能力通道,是以客为主兼
顾货运的快速铁路干线,主要承担福建省大部分地区与内地中西部地区
的旅客、货物和双层集装箱交流以及省内城际客流运输,是福建省通往
内地最快捷的进出省通道,也是福建沿海港口通达内陆腹地的港口后方
通道。
向莆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I级;
正线数目:双线;
限制坡度:6‰;
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200km/h,预留250km/h;
最小曲线半径:4500m;
牵引种类:电力;
建筑限界:满足双层集装箱列车通行要求。
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气象情况
本线经过江西、福建两省,横穿闽赣边界的武夷山脉和闽中的戴云山
脉,整体地貌呈马鞍形;武夷山脉以西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武夷山脉
以东地势为西高、东低。武夷山脉为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本线
跨越赣江、抚河、闽江及其主要支流金溪、沙溪、尤溪、大樟溪。
江西省境内主要为抚河的冲积阶地和丘陵区,冲积阶地地形较为平坦、
开阔,地面标高一般为20~50m;丘陵区地形起伏不大,地面标高约为
70~350m,相对高差约50~200m,自然坡度10~25°。福建省境内山高谷
深,河流发育,火山、岩溶、盆地、峡谷、丹霞等地貌绚丽多姿,沿线旅
游区、风景名胜区众多。地面标高约为350~1750m,相对高差约200~
1500m,山坡自然坡度约25~45°,基岩裸露区可达50~60°。
沿线地层发育齐全,出露的主要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下古
生界的云母片岩、变粒岩、变质砂岩,泥盆、石炭系的灰岩、砂砾岩、
变质砂岩,侏罗系、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的凝灰熔岩、凝灰岩、流纹岩、
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煤线以及各期侵入的花岗岩类。
本线经过扬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两大地质
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为萍乡~广丰深断裂,北为扬子准地台,南为华南
褶皱系。区域内各个时期的地质构造彼此交汇、复合、迁就、改造,
形迹较为复杂,断裂与褶皱构造发育。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
为近南北向。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错落、崩坍、岩堆、危岩落石、顺
层、岩溶、高地应力、高地温及放射性等。
沿线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部分地段存在岩
溶水;第四系砂、卵、砾石类土为主要赋水层。除第四系冲洪积层孔
隙潜水、岩溶水、断层带裂隙水较发育外,一般地下水不发育。
沿线所经过的江西、福建地区均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
湿润、深受季风环流影响。区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17~20℃,年平均
降水量在1200~1900mm之间,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7~9月气候常
受到台风的影响。
根据2001年发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2001),本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 DK47+000~DK224+000(三江镇
至建宁黄坊)<;DK224+000~DK519+000(黄坊至白沙)、
FDK489+000~FDK501+000(永泰~葛岭);DK519+000~
DK547+846、FDK501+000~FDK546+566(白沙至莆田、葛岭至福州)
。
二、向莆线沿线隧道分布及掘进机选用情况
向莆铁路正线全线共有118座隧道,。其中长度小于
15km的隧道采用单洞双线隧道,长度大于15km的隧道采用双洞双线隧道。
根据向莆铁路工期安排和隧道长度、地形地质情况,考虑宝台山、雪峰山、
戴云山、高盖山、青云山、金瓜山6座隧道采用“TBM+钻爆法”的施工方
案。其中雪峰山、戴云山、高盖山、青云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双线隧道,宝
台山、金瓜山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TBM选用情况见下表:
向莆线沿线隧道分布及掘进机选用情况
隧道
隧道
隧道名称长度隧道设置 TBM设备选型情况
位置
(m)
宝台山隧道 13977 一座双线隧道出口1台5m直径敞开式TBM
向莆铁路TBM施工隧道设计方案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