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中级宏观经济学》结业考试复习纲要一、结合西方货币供求理论的观点,试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我国货币供给兼具内生性和外生性双重属性,首先认为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其次它也具有内生属性。(1)内生变量、外生变量的涵义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它是能够由政策决策人控制,并用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变量。(2)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只是表明实际经济活动中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那么强。(4)货币供给量:融内生性和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货币供给形成的源头——基础货币——是可以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政策工具对社会的货币量进行扩张和收缩,货币供给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为政策所左右。另一方面,货币供给量并不完全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在现代中央银行体制和部分准备金制度下,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货币当局的政策变量,其间还受别的经济因素(例如商业银行、社会公众的偏好和资产选择等)的影响,尤其是货币乘数更是一个由多重经济主体操作,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变量,这表明,货币供还是带有内生变量性质。二、什么是IS-LM模型?  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Y=C+I=C+S从而I=S式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I为利率的函数,设I=e-dr,C为收入的函数,设C=a+by,则S=Y-C=Y-(a+by),代入I=S得,r=(a+e)/d-(1-b)Y/d这就是IS曲线表达式。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kY-

华中农大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75845776
  • 文件大小229 KB
  • 时间2020-06-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