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六中生化组第 1页,共 6页 氯气的教学设计陈旭栋 10240125 一、教学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氯气的知识, 了解氯气与社会、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 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他们关心环境、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本课以 2004 年4 月发生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致氯气泄漏的重大事故引出,引导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探索自救和救人的方案。设计特色:让学生置身于“事故现场”中进行学习;关注社会责任,并学以致用。二、前期分析 1. 学习需要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 氯气的物理性质为 B ,氯气的化学性质为 D。 2. 学习任务分析“氯气的性质”选自高中化学( 苏教版) 必修 1 专题 2,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氯碱工业”,“氯气的生产原理”等知识之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培养学生用学习“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方法”指导后面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也为必修 2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学习者分析学生对氯气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单纯的知识层面, 也就是说学氯气与学氧气基本上一样的: 都是一种气体, 都是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用途按部就班, 课堂上跟着老师走就是了,观察实验只是看个“热闹”,甚至还有少数人对演示实验根本就不理会。这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当差,甚至经常会有学生说:上课我都听懂了,就是作业不会做。 4. 学习背景分析氯气是高中第一个学习的非金属单质,在初中时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某种化合物所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个: 一是学生面对氯气, 可能会有学生感到一些恐惧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 二是氯气有漂白性还是次氯酸有漂白性的推导存在困难, 三是氯与碱的反应很容易遗忘。目前来讲, 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是一种“跟随”老师的策略, 老师提什么问题就想什么问题,没有结果就等老师做总结,很少有“质疑”的观念和能力。萧山六中生化组第 2页,共 6页 三、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归纳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思维,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难题。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承担责任, 积极探索有效方法的科学精神。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①氯气的化学性质。②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五、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创设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情境,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及学习如何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过程的质疑能力。六、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准备一些鲜花或花瓣 2 .教师的教学准备;收集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泄漏事故的报道。 3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能上网的电脑和多媒体。七、教学过程【引
氯气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