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社区和农村警务是“三项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项建设”开展以来,张北县局按照市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以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为抓手强力推进该项工作,感到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已经初步尝到了甜头。在下步工作中,要继续在抓巩固、抓深化、抓突破上下功夫,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农村警务这个“硬骨头”,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攻坚。结合本地实际,
谈三点粗浅的认识和想法。
一、创新载体、整合资源,积极缓解农村警力不足问题
从“三基”工程到“三项建设”,从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实力的增强,警力不足一直是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农村警务方面,警力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以我县为例,张北县总人口378235人,实有警力184人,所占比重仅为万分之四点八,除政治处、办公室等综合职能部门外,90%以上的警力均投放在基层一线,但受总警力所限,在农村警力投入方面仍然捉襟见肘。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增加编制和警力,远水不能解决近渴,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立足于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和工作积极性,共同抓好农村警务工作。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结合实践准备探索了农村警务“3+1”工作模式,“3”是指活跃在农村田间地头的警务工作信息员、代办员、宣传员,“1”是指公安机关驻村民警,通过“3+1”这种模式,形成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情报网络、服务网络和宣传网络。一是精心选建
“三员”。对农村警务工作信息员、代办员、宣传员,主要以居住在农村地区的离退休公职人员、退休老教师、民警直系亲属和农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中精心选建,这部分群体普遍受党教育多年,政治觉悟较高,在农村中有较高的威望,并且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愿意为公安工作、为农村发展谋福、发挥余热。二是明确职责任务。信息员主要是协助驻村民警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变动情况,发现、报告村内不稳定苗头隐患,延伸公安机关情报触角;代办员主要是把户籍服务带到村民家中,向群众讲解、指导办理户籍事宜,为群众提供领证、送证服务;宣传员重点是通过村内大喇叭每周发布治安预警,协助民警做好防火、防盗和法律知识普及等工作。三是严格规范操作。对拟建立的“三员”要全部进行政审把关,还需要组织“三员”进行集中培训,颁发聘书,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三员”由财政补贴,由乡级政府招聘,由辖区派出所和驻村民警双重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对派出所和驻村民警的工作考核。
二、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切实提升驻村民警工作能力
社区和驻村民警处在与人民群众接触的最前沿,一言一行都反映着公安机关的形象,特别是驻村民警,负责区域更广、接触群众更多,更要注重加强能力素质的锻炼提升,讲究警务工作的方式方法。驻村民警要勤于“串家门”。社区和农村,尤其是农村生活不同于城市的高楼大厦、彼此隔膜,村与村之间往来频繁,人与人之间相互熟悉,这为我们开展农村警务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驻村民警要扑得下身子,迈得开双脚,主动深入农民家中上门服务,主动与农民兄弟交朋友、结对子,了解掌握群众的合理诉求,千方百计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特别是对困难群众多嘘寒问暖,尽可能地与群众朝夕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群众信任,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和情报信息。驻村民警要精于
“弹钢琴”。“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长”。受警力所限,驻村民警往往是分包几个行政村,每个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对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