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看唐诗翻译——以艾兹拉·庞德、翁显
良、许渊冲唐诗翻译实践为例为例
姓名:洪建华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袁斌业
20070401
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看唐诗翻译
——以艾兹拉·庞德、翁显良、许渊冲唐诗翻译实践为例
研究生:洪建华导师:袁斌业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翻译理论和实践年级:20004
摘要
勒菲弗尔的翻译“改写论”是翻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概念是“翻译就是对原
语文本的改写”。勒菲弗尔通过对改写过程中的几个因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
定义及其在改写过程中的作用的描述来构建翻译研究理论体系,并指导翻译实践与翻译相
关的活动,这一研究新方向极大地拓展了翻译研究视野。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翻译研究,
尤其是翻译文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用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学界也有启迪意义。具体表现在:
革新了传统翻译研究模式、凸显译者的主体地位、提供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对话平台。
本论文研究的是如何从“改写论”的角度看待唐诗的翻译。
具有辉煌艺术成就的我国唐代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李白和杜甫等伟大诗
人的诗篇传遍了世界各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在英语世界,唐诗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唐诗的英译工作不仅把唐诗艺术介绍给英语世界,使西方读者得到美感享受,而且
还对英语世界的新诗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现代派诗人庞德、艾略特就深受唐诗艺术的
影响,从中寻找欧美新诗运动的推动力,为世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把不同民族的文学、特别是诗歌,从语言形式到思想感情进行翻译,是一
件难度极大的工作。许多诗人、理论家们都持有“诗不可译”的观点,诗人雪莱在《诗辩》
中认为,企图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搬移到另一种语言,就好比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
来化验出它的颜色和香味的数据,“因此,译诗是徒劳无功的”。弗罗斯特也认为诗一经翻
译就会失去它自身的特质。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断定诗严格说来是不能翻译的。话虽然说得
令人沮丧,但许多优秀译家的唐诗英译实践证明,诗是可以趋近准确而传神地译成另一种
语言形式而在另一国度传诵的。
美国诗人、翻译家庞德、我国著名学者翁显良和许渊冲就是众多优秀译家中的卓越代
表。尽管他们采取的翻译方法不同,庞德用的是自由体,他没有考虑唐诗的节奏、韵律及
平仄,而是重视其中的直觉印象及效果,重视“意象的并置”、“鲜明的细节”以及“鲜明
的呈现”;翁显良用的是散文体,他把唐诗译为不押韵、不分行的散文体,不拘泥于词句
的对应,不顾及句子的长短和次序,译诗打破了原诗句的整齐划一以及次序,译成了散文,
完全抛开了唐诗原有的韵律形式;而许渊冲用的是诗歌体,他的翻译基于他著名的诗歌翻
译“三美”理论,但他们的唐诗翻译都取得了成功。在分析他们各自的唐诗翻译作品时,
我们可以尝试把勒菲弗尔的“改写论”和上述三位翻译家的唐诗翻译实践联系起来。本文
选取了他们各自翻译的几首唐诗,分别从意识形态和诗学的影响方面来分析他们是如何改
写唐诗的,亦即以他们的唐诗翻译实践为例来看看这一理论所具有的阐释力,进而得出一
个结论:由于有这一理论的支撑,他们的唐诗翻译可以被人们接受。
关键词:勒菲弗尔的“改写论”;唐诗;庞德;翁显良;许渊冲
iii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viewed from André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With the Translations by Ezra Pound, Weng Xianliang and Xu Yuanzhong as
Examples
Postgraduate: Hong Jianhua Tutor: Yuan Binye Major: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ity: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Grade: 2004
Abstract
André Lefevere’s Rewriting Theory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Its core
concept is that “Translation is a rewriting of an original text”. By defining the factors—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and describing their rol
从勒菲弗尔的-改写论-看唐诗翻译——以艾兹拉·庞德、翁显良、许渊冲唐诗翻译实践为例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