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风琴教学口风琴是一种体积小,音准好,旋律性强,携带方便的键盘式乐器。在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传播广泛,它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后期由日本东京大学音乐教育家大厂善一研制的。它将簧片乐器与键盘乐器巧妙结合在一起,利用簧片发音,发音准确,并且简单易学,从而逐步推广使用。大厂善一研究创立了以口风琴为主奏乐器的乐队,并对当时日本普及音乐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课堂乐器的选择,我们首先要考虑它应该能够符合以下要求: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音质好、音色好、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正是看好这一乐器的特性,我校从2005年正式开展了的口风琴进课堂的器乐教学。全校先从低年级开始作为试验班,到现在已经5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自己逐渐积累了一些口风琴教学的点滴经验,在此,我就这几年来的口风琴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制定一些学习口风琴的常规,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新课程强调孩子自主学习、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发展孩子的个性,并不代表不要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保证,所以要制定一些孩子学习口风琴的课堂常规。1、统一口令行事节省时间,干净清楚而不混乱。2、在孩子练习指法时,不插吹管练习,以免混乱造成听不清楚老师的要求。3、将学生分成四大组集中坐有利于老师巡回指导和管理以及评价。4、选拔小老师来帮助老师进行口风琴的教学,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二、教授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段教学无论是声乐教学,基础知识教学,还是器乐教学本身,在教授中都有着一个阶段性。口风琴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时间的长短,以及教学的进度,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初学阶段。该阶段以一、二年级为主。这一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对学生来说,能否很好进入后两个阶段的学习,这是关键。有了良好的基础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学会识谱,然后是基础乐理知识,基本吹奏姿势,正确呼吸方法。而该阶段的学生不仅年龄特征较小,思想集中时间短,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些特点,选材上就要注意乐曲的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指法容易,或是学生熟悉的短小,容易的歌曲,这样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谱也会相对容易。同时,要不断的反复联系,巩固,特别是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练,唱唱、练练、吹吹,并喜欢上口风琴。如:《粉刷匠》、《欢乐颂》、《铃儿响叮铛》等这些乐曲弹奏在五指以内,指法容易,歌谱易记,学生很容易上口,当然在安排进度时一定要放慢脚步,让学生在长中弹奏,游戏中学,识谱中练,扎扎实实。2、掌握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识谱、视唱、弹奏上已基本掌握。这一阶段,开始培养学习吹奏简单的二或三声部乐曲,同时调整乐曲篇幅的同时,注意学生气息的运用及掌握。首先,通过音阶练习曲的练习。如长吐音的练习:1———|2———|3———|4———|5———|主要练习气息。又如双吐音,跳音的练习,还有上下行音阶练习,吐音技巧,扩指,缩指的指法练习,通过这些联系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其次,选择一些具有简单两或三声部的乐曲。可以是轮奏,合奏或已学歌曲加入双声部的形式,感受合奏的效果,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演奏技能上有所提高。再次,在教师指导下,配置一些打击乐器,初步形成一个小乐队,即可以增强课堂气氛,
浅谈口风琴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