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doc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摘要:内蒙古地区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综述了内蒙古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状况,分析了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和利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总体原则及总体目标,指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关键词: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有利条件;发展思路;对策。引言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西蜿蜒2500km,南北纵横1700km,总面积118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是全国第三大省区。全自治区森林和草原面积均居全国第一。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内蒙古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开发量均居全国前列。如何才能使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能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始终是内蒙古农村牧区能源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技术。截止“十五”末期,各项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累计推广太阳热水器80万平方米、太阳能日光温室15万亩、太阳能畜棚暖圈9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电池816千瓦。内蒙古风力发电开展最早,发展规模最大。自行研制的小型风力发电机从20瓦延伸到20千瓦,风力提水机扬程从2米〜5米,并形成了系列产品。全区除建有辉腾锡勒、达里、锡林浩特、朱日和、,,占全国的70%,。这一成效已被载入联合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02年在奥地利举行的全球能源大会上,“内蒙古新能源开发利用”荣获“全球能源奖”一等奖,成为我国,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解决了生活用能短缺问题;累计改造节能灶220万户、节能炕40多万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秸秆气化工程1处,科学、高效、合理地解决了当地牲畜粪便、秸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2内蒙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1光照充足内蒙古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从东北向西南递增,以巳彦淖尔市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2位。FI照时数2600-3400小时,R照百分数69%〜75%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700小时以上,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高达3400小时以上,是全国的高值地区之一。%,其中丰富区域面积达46万余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储量的40%,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储量的40%;〜,年大于3米/秒风速的时间在5000-6000小时;大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在200-300瓦/平方米之间,旦稳定度高、连续性好,为发展风能事业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以及阴山山地属风力丰富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有效风能出现时间达70%,3~20米/、薪柴、粪便等生物质资源,这些资源除了为近57%的农村牧区人口生活燃料和牲畜饲料外、其余均被浪费,造成环境污染源。据调查,全区秸秆资源每年基本稳定在1800万吨以上,除58%用作饲草料外,还有42%用作燃料或浪费(折标煤约400万吨),其中浪费掉的儿乎占一半。2005年,全区牲畜存栏头数突破1亿头(只),主要为牛、羊、马。户均30头(只),其中农区牲畜就达7200万头(只),占总头数的68%,年人畜粪便可收集实物总量4516万吨,其中约有30%用作肥料使用,30%用作燃料使用,40%被废弃。丰富的作物秸秆和家畜粪便为发展沼气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资源条件。从以上几个条件综合分析,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可以发展风能、太阳能和农村牧区增温保护型户用沼气。在全区101个旗县中有89个旗县、354万余户适宜发展增温保护型户用沼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赤峰市、通辽市南部旗县无论气候环境还是生物质能资源,均具备大力发展户用沼气的有利条件,适宜推广"--池三改”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3农村牧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1总体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目标,紧紧抓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机遇,认真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节约并重”的农村牧区清洁能源建设方针,充分发挥自治区风能、太阳能和畜禽粪便及秸秆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农村牧区可再生能
内蒙古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