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伴随“互联网+”、新零售商业模式等一些新思维的涌入,电子商务行业随之大规模兴起。农村电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因此,要通过对农村电商扶贫优势性探析,确定电商与扶贫二者间的联系与作用机制,进一步解决农村电商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让“电商扶贫”能够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X7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206-02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2017年,,%。迅速兴起的各类“淘宝村”“电商村”,带动就业人数超2800万人,创造直接就业机会超过130万个,电子商务正逐步释放农村经济蕴藏的巨大潜力[1]。 1农村电商扶贫的优势性分析 ,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中设置电子商务平台链接,进行农村当地相关产品销售或服务等活动,运用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推动农业生产信息化进程,将农业产品制造、加工、经销、运输等工作融为一体,通过电子商务的一体化运行和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扶贫就是利用电子商务为基本途径,以现代互联网为平台载体,鼓励广大农村人民及贫困人口参与进创业活动中,进而实现农村全方位脱贫的目标,推动贫困区域特色性的农业相关产品销售的一种网络化、信息化扶贫模式。电子商务扶贫在农村贫困地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可良好地结合农村贫困人口具体特点和实际生产方式,实现大规模精准化扶贫任务[2]。 、苏宁易购、农村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云集了农村网店主要用户[3]。《2018—2019中国农村电商行业分析及商业模式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淘宝村从最初的20个增加至超过3000个。九成淘宝村分布在沿海6省,集中度高,进行规模生产,经营产品品种丰富,包括服装、鞋业、箱包、家具等,部分产品特色与所在地市的传统产业集群重合度较高。“淘宝村”“微商村”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我国农村贫困落后地区依托电子商务实现可持续稳步发展的超高潜力。首先,农村电子商务开创了我国扶贫攻坚事业的新路径。在“互联网+行业”时代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这一关键性创新举措将农村地区的特色产品展现于互联网中,使传统农业产品销售模式逐渐向信息化销售模式转化,大幅增加了农产品的经营市场,扩大相关企业市场占有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市场的发展现状。其次,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农业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的新引擎。在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下,本地农村市场与全国各地城市市场形成紧密联系,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人口对信息技术认知匮乏的局面,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缩小信息化进程现实差距,使贫困地区人口也可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