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的审美追求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摘要〕作为审美现代主义之父,尼采对于西方音乐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一种错误”。他生于浪漫主义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受到了当时的哲学家叔本华思想的熏陶,认为音乐是一切艺术的本源;认为音乐应该用非理性的态度去欣赏;并且崇尚古希腊时期的悲剧理想,提出了自己对于音乐美学的中心观点——艺术家形而上学。他认为音乐的功能是可以使人们正视生活的苦难。尼采一系列关于音乐的观点都是建立在浪漫主义音乐思想的基础之上的,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西方音乐审美的追求与思考。〔关键词〕尼采;音乐美学;西方音乐;审美追求一、尼采所处时代背景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19世纪后期的一位哲学家,也是极少数对音乐保持毕生热爱的哲学家之一。而为何如此热爱音乐的原因,也和他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尼采生于浪漫主义由盛转衰的时期,此时人们最重视的音乐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尼采也经历了这一切,虽然眼看着大家喜爱的音乐走向消亡是他所不能接受的,但处于这种整体社会的困境中也是无能为力。所以便开始批判当时社会。虽然浪漫主义时代逐渐衰落,但尼采的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和成熟,都深受这一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19世纪是音乐主导的时代,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音乐的地位高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这一理念受到了当时的黑格尔及叔本华等大哲学家们的肯定,使得音乐在当时社会备受关注。另外,就尼采本身来看,他诞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其父不仅是一位牧师,还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这样的氛围使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很浓厚的兴趣,14岁时进入了重视古典教育的院校普夫达中学,为了在严苛的环境中找寻生活中的感情寄托,他开始谱写乐曲和创作诗歌。虽然没有留下名作,但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是离不开这些创作的。他的文字总是带着如音乐一般的流畅韵律,只有在音乐中才能寻找道德慰藉。二、尼采音乐美学理念的提出尼采也受到了当时叔本华以及瓦格纳思潮的影响,叔本华认为音乐即世界的本源,并提出了关于“音乐是非理性产物”这样的观念。但与叔本华悲观的态度不同,尼采强调的非理性是对自我的超越和一种“超人”的权利意志,这种理念相较于叔本华的觀点是乐观的。这一点上他超越了叔本华,并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丑恶,这也在他的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有所体现:他对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也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此外,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提出了关于艺术家形而上的观点,与传统的形而上观念不同,尼采强调,音乐的功能正是鼓励人们超越自我,并学会与生活中的苦难斗争。这个观点对于人们的精神以及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是与浪漫主义后期的文明作抗争,同时也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认知的一种颠覆。《悲剧的诞生》还将艺术的本源归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分别代表了人生命的两种形态。甚至在书的开篇序言中就表明了酒神精神是此书的来源。悲剧来源于古希腊民间的酒神颂,在公元六世纪左右,希腊人开始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酒神是主导人类本能的神灵,同时也具有人们内心放纵狂野的一面,在尼采的眼中它是迷醉现实的,也引导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们带来了欢笑。而与之对立的日神则
西方音乐的审美追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