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南常德历史文化.doc浅析湖南常德历史文化沅水之畔,德山脚下,湖南常德古城已屹立数千年。与之相伴流传至今的,是“常德德山山德”的古老民谚。今天,常德已在历史演进中悄然变身,昔日稻米飘香的洞庭明珠,多了现代文明的璀璨气象。然而,我们惊喜地发现,常德之“德”仍然主宰着这座城市的命运,并历久弥新,发散出别样光芒。立足历史,挖掘德之魂城市没有自己的品质,发展就没有方向。常德人对城市品质的追寻由来已久。现在,请允许我带领大家走进常德!千年古城——文明的呼唤常德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根据考古发现,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城是河南郑州仰韶文化遗址,距今5500多年。而常德澧县城头山却为6500年前的古城址。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标志着古老的氏族社会的结束,新的文明时代的来临。城市的功能,就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和抵御外侵,但在6500年前的中国还处于远古洪荒时代。。。没有阶级,没有财产,没有私有制,为什么会有如此规模的城垣?它把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建城的历史一推就是1000多年,且规模之大,城垣之高,护城河之宽,城内街道之规范,街道之宽阔,亘古未有,不能不说是“中国第一城”。城头山是一个近乎圆形的古城址,东西宽308米,南北长310米,有东西南北四门,街道5米多宽,城墙高达6-8米,外有10多米宽,30米深的护城河,并与北面水门相通,使城内外能水陆相通。护城河有护栏,以保护河堤。不论其功能其工程,完全具备现代城市的观念,作为中国第一城当之无愧。实在难以想象在6000多年前,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劳动力,花了多少工日!古城坐落在广袤的澧阳平原上,它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多区别,在平原上只是一条微微隆起的环形土岗,四周有一个连一个的堰塘将这条环形土岗环绕。的确,城头山的发掘给我们留下一个谜:为什么在中心区两米多深的耕作层下,就有保存完好的儿千年前的屋基以及四个连体大灶?为什么连灶上的陶釜都还在,地上摆有陶碗,陶钵?为什么几千年前一处工序非常齐全,而又非常集中的制陶作坊区至今任清晰可见,两米多深的拌坑里还剩有一堆泥料?一条斜道,直通制拯场地,直达七座古窑。。。如果那段历史之后,人类生产活动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人们是不会像今天那样,人为地保留某个名人故居,以资纪念的;是不会放弃本已习惯的生产之地而另找栖居之所得。这一切表明:汽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肯定因某种突变因素而突然终止。否则,不会这样。那么,是什么突变因素呢?有关专家解释:这是历史记载的大洪水泛滥,造成长江流域文明的中断。事实是否真如以上推断,尚待进一步探究。根据城址内村落的情况,再次证明长江中游地区已具有高度发达的原始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从澧阳平原的发现来看,从长江三峡的大溪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来看,我国在5000年前,文明的中心很可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后来才移到黄河流域。同时"对于私有制,等级的产生,氏族公社的解体,国家的起源,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城头山的发现,不仅仅是考古史上的新发现,而是改写了中华文明史,把中华文明是提前了1500年。从悠久深厚的古遗址中,我们不难想象,常德是怎样一方沃土!当然,先进的文明养育的子民也是优秀的。从历史深处走来,常德迤通的身影拖出一地诗情。从德山到诗墙一个德字,唤醒了这个城市的久远记忆。它与历史有关,与市名由来有关,与
浅析湖南常德历史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