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护理美学.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一、护理美学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二、黎正良主编了《实用护理美学》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护理美学的正式形成。第二章一、《黄帝内经》是第一次把中医护理与美学结合起来的典范。二、饮食与护理人体美的关系: 多食咸, 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 则皮槁而毛拔; 多食辛, 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三、中国传统护理美学思想的内涵:1“天人合一”—整体之美。2“阴阳消长”--- 平衡之美 3“五行生克”--- 协调之美 4“阳刚阴柔”---- 和谐之美 5“温柔敦厚”---- 中和之美 6”形神合一”---- 神形俱美 7“尽善尽美”--- 真善美的统一 8“四诊合参”--- 辩证之美四、天人相应, 即人与“天地”同源相动。“同源”即指人与自然同源与阴阳二气生。“相动”即指人与自然“相参”“相应”的同步动态联系。“天人相应”有两层含义:1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 人体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体现在:1 认识大自然的产物 2 人的生活节奏必须与环境动态相适应3 人类必由大自然养育方能生存发展4 人的形体与容姿受大自然的制约5 人类生命运动受大自然的制约 6 人类情志也受环境的制约 7 生命美是自然规律的生命表现第三章一、德国鲍姆嘉通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第一次提出“美学“这一概念。被誉为”美学之父”二、中国美学: 老子“大音稀声”的美学主张、孔子“尽善尽美”的美学观点、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论思想、庄子“天地有大美”的审美观、荀子“崇其美, 扬其善”的美善统一观。三、西方美学:1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提出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2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欧洲文艺美学的最早经典著作 3 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是著名哲学家康德, 其美学观点主要见于《批判力批判》一书四、美的本质: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以宜人的物质形式显示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对象化) 五、美的特征: 1 美的客观社会性 2 美的具体形象性 3 美的感染愉悦性六、社会美的特征:1 社会美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阶级特征 2 社会美德内容美胜于形式美 3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七、艺术美的特征: 1 整体性 2 形象性 3 理想性 4 情感特征 5 个性化八、科学美的要素:和谐、简单和新奇九、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1 对称与均衡 2 比例 3 节奏 4 多样统一第四章一、美感: 狭义的美感, 指的是审美主体( 审美者) 对于审美客体( 审美对象) 所产生的美的主观体验或心理反应,即审美感受;广义的美感,是指“审美意识”,它包括审美主体所反映的审美意识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二、美感与快感的差别:1. 层次不同: 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而美感是人性精神空间上的愉悦。 2. 对象不同:快感的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际,美感对象是个人的形式和境界。 3. 快感取决于对象的态度和消耗,美感取决于对象的关照和呵护。 4. 快感具有为我排他性,美感具有社会共享性。 5. 意义不同: 快感有利于维护生存和健康, 美感有利于自我实现和能力提升。 6. 存在不同:快感是单次,美感是弥漫性。三、审美: 就是人( 审美主体) 通过感官对审美对象( 审美客体) 的体验与感受, 并从中获取精神享受和启迪。四、审美关系是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

护理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6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22